相信讀者已對眼屈光狀態的相關理論知識非常了解,故本章節主要對相關的研究進展及特殊類型進行闡述,基礎知識不再贅述。

第二節正視

調節放鬆狀態下,外界的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係統後聚焦於視網膜黃斑中心凹,這種屈光狀態為正視(emmetropia)。

一、臨床標準

臨床研究發現,屈光不正度為零的正視眼是極少數。正視的屈光不正度應為一個數值範圍,而不是某一數值。1970年,Strmberg將0.00D~+0.75D定為正視標準範圍。1989年,顧三都等通過分析散瞳後視力認為,-0.25D~+0.50D者視力一般正常。1994年,汪芳潤等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目前,較為公認的正視眼的臨床標準為-0.25D~+0.50D。

二、正視化

出生時,人眼呈遠視屈光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向正視方向偏移;到發育成熟時,多數人為正視狀態,並有近視發展的傾向。屈光狀態的這一發育過程為正視化。

由於屈光狀態發育的影響因素很多,如遺傳、學習工作環境、年齡、人種、飲食、疾病等,因此人群的正視化程度不一,屈光狀態呈現多樣性。

三、正視化機製

正視化過程是一個視覺依賴性的自主反饋調控過程。異常的視覺輸入導致成像模糊時,反饋信號會啟動眼球發育過程的自主調控,從而主要通過調控眼軸的發育而達到並保持正視狀態。

人眼從出生到發育成熟,眼軸約增加8mm,同時晶狀體、角膜逐漸變扁平,從而代償了眼軸變長所致的近視改變,保持了正視化狀態。

正視化過程是眼內各屈光成分聯合作用、相互匹配的結果,絕不是某項指標的正常與否。正視眼人群眼軸長度的分布範圍較大,從22mm到25mm不等。這提示我們單一的眼軸長度不能決定屈光狀態,必須取決於眼軸長度與眼屈光力的匹配情況。

四、正視眼的解剖特點

臨床研究發現,正視眼人群中,眼軸長度、角膜屈光力、晶狀體屈光力的差異性較大,各自的數值分布範圍較廣。例如:Sorsby研究發現三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21mm~26mm、38.00D~48.00D、17.00D~26.00D範圍。可見,屈光狀態的維持取決於眼球各因素的匹配與否,而不是由哪個或哪些因素決定。

第三節近視

調節放鬆狀態下,外界的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係統後聚焦於視網膜前,這種屈光狀態為近視(myopia)。

Aristotle(384-322BC)被認為是第一位可知的近視患者;然而“近視”是由Galen(131-201AC)首先提出的,源於單詞“myein”(too clo)和“ops”(eye)。

相信讀者已對眼屈光狀態的相關理論知識非常了解,故本章節主要對相關的研究進展及特殊類型進行闡述,基礎知識不再贅述。

第二節正視

調節放鬆狀態下,外界的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係統後聚焦於視網膜黃斑中心凹,這種屈光狀態為正視(emmetropia)。

一、臨床標準

臨床研究發現,屈光不正度為零的正視眼是極少數。正視的屈光不正度應為一個數值範圍,而不是某一數值。1970年,Strmberg將0.00D~+0.75D定為正視標準範圍。1989年,顧三都等通過分析散瞳後視力認為,-0.25D~+0.50D者視力一般正常。1994年,汪芳潤等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目前,較為公認的正視眼的臨床標準為-0.25D~+0.50D。

二、正視化

出生時,人眼呈遠視屈光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向正視方向偏移;到發育成熟時,多數人為正視狀態,並有近視發展的傾向。屈光狀態的這一發育過程為正視化。

由於屈光狀態發育的影響因素很多,如遺傳、學習工作環境、年齡、人種、飲食、疾病等,因此人群的正視化程度不一,屈光狀態呈現多樣性。

三、正視化機製

正視化過程是一個視覺依賴性的自主反饋調控過程。異常的視覺輸入導致成像模糊時,反饋信號會啟動眼球發育過程的自主調控,從而主要通過調控眼軸的發育而達到並保持正視狀態。

人眼從出生到發育成熟,眼軸約增加8mm,同時晶狀體、角膜逐漸變扁平,從而代償了眼軸變長所致的近視改變,保持了正視化狀態。

正視化過程是眼內各屈光成分聯合作用、相互匹配的結果,絕不是某項指標的正常與否。正視眼人群眼軸長度的分布範圍較大,從22mm到25mm不等。這提示我們單一的眼軸長度不能決定屈光狀態,必須取決於眼軸長度與眼屈光力的匹配情況。

四、正視眼的解剖特點

臨床研究發現,正視眼人群中,眼軸長度、角膜屈光力、晶狀體屈光力的差異性較大,各自的數值分布範圍較廣。例如:Sorsby研究發現三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21mm~26mm、38.00D~48.00D、17.00D~26.00D範圍。可見,屈光狀態的維持取決於眼球各因素的匹配與否,而不是由哪個或哪些因素決定。

第三節近視

調節放鬆狀態下,外界的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係統後聚焦於視網膜前,這種屈光狀態為近視(myopia)。

Aristotle(384-322BC)被認為是第一位可知的近視患者;然而“近視”是由Galen(131-201AC)首先提出的,源於單詞“myein”(too clo)和“ops”(eye)。

一、病因

近視是眼屈光力相對於眼軸長度過大的一種屈光不正,主要是由於眼軸過長或屈光介質屈光力過大所致。其發病機製尚未完全明確。病因具有多樣性,涉及遺傳、環境等多方麵,如病理性近視的遺傳傾向較為明顯,常表現為單基因遺傳;而單純性近視有著較為明顯的環境相關性,多表現為多基因遺傳;眼球各結構有著不同的遺傳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