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膽量創業期
改革開放幾年後,這段時期典型的創業者主要是四類人:(1)對經濟敏感的人,受鄧小平設計師的鼓勵,下海經商;(2)1984年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的部分農民;(3)下鄉回城的知青,由於家中沒有社會關係,部分知青毅然開始了創業;(4)部分有前科的人,他們走上社會後,哪個企業也不願意要,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創業。這段時期,一部分鄉鎮企業開始出現,集約型市場開始在中國萌芽。
這段時期的典型代表有香港華達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華,1969年去了“北大荒”插隊,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苦幹8年,1977年返回北京。他曾從事鍋爐工人的工作,後開始倒賣飲料、服裝和開錄像廳獲得繼續創業的資本。80年代中期他來到日本,憑著敏銳的商業眼光,爭取到了“章光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權。在他的積極運作下,“101”產品在日本家喻戶曉。在日本獲得成功後,他果斷地揮師南下,在香港問鼎房地產業,在東南亞投資高速公路。他迎著風險開“頂風船”,當別的商家紛紛退縮撤退的時候,他卻正確分析形勢,看準時機買樓、賣樓,一步步走向事業巔峰。劉永好,四川希望集團董事長,60年代末期“下鄉”,返城後於80年代初期變賣了手表、自行車等家當湊齊1000餘元錢“二次下鄉”創業,通過飼養鵪鶉積累資本,後從事飼料加工,最終做大做強。
三、關係創業期
改革開放已經10多年後,我國進入了由計劃經濟體係轉向市場經濟體係的過渡階段。在這段時期,整個國家原材料、資源極度匱乏,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之下,人民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嚴重突出,這時候要想創業成功,隻要搞到原材料,再一轉手就可以獲得高額利潤,於是出現一批憑借各種社會關係倒賣物資的人。
當時中國的物品價格是價格雙軌製的,除了按供求關係調整的市場價格外,有些重要物資會用特定的、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提供給指定企業,稱為計劃供應。同一種物資,市場與計劃之間的差價十分大。於是就有政府部門或掌權的官員利用他們可以調撥物資的行政權力,占有計劃物資轉到市場高價出售,從中獲利。
比如當年青島啤酒廠生產的青島啤酒,出廠價格計劃內定價為22.4元每箱,而市場上的價格為80元左右每箱,這樣每一箱的差價就是55元左右。如果某個人能得到“批條”以計劃內的價格購買1000箱啤酒,然後拿到市場上出售,獲利就是5.5萬元左右。在那個年代,就連廠長的“批條”都可以拿來賣錢。據青島當地人回憶,那時的青島電冰箱廠、青島啤酒廠等工廠門口,每天都有一群人在等待收購“購買券”。80年代末的中國,小到啤酒、電冰箱,大到汽車、鋼材、原油、水泥和地皮,幾乎各個行業中都存在這樣一群人的身影,他們通過關係用計劃內的價格成批購買商品,然後在市場上出售,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二、膽量創業期
改革開放幾年後,這段時期典型的創業者主要是四類人:(1)對經濟敏感的人,受鄧小平設計師的鼓勵,下海經商;(2)1984年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的部分農民;(3)下鄉回城的知青,由於家中沒有社會關係,部分知青毅然開始了創業;(4)部分有前科的人,他們走上社會後,哪個企業也不願意要,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創業。這段時期,一部分鄉鎮企業開始出現,集約型市場開始在中國萌芽。
這段時期的典型代表有香港華達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華,1969年去了“北大荒”插隊,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苦幹8年,1977年返回北京。他曾從事鍋爐工人的工作,後開始倒賣飲料、服裝和開錄像廳獲得繼續創業的資本。80年代中期他來到日本,憑著敏銳的商業眼光,爭取到了“章光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權。在他的積極運作下,“101”產品在日本家喻戶曉。在日本獲得成功後,他果斷地揮師南下,在香港問鼎房地產業,在東南亞投資高速公路。他迎著風險開“頂風船”,當別的商家紛紛退縮撤退的時候,他卻正確分析形勢,看準時機買樓、賣樓,一步步走向事業巔峰。劉永好,四川希望集團董事長,60年代末期“下鄉”,返城後於80年代初期變賣了手表、自行車等家當湊齊1000餘元錢“二次下鄉”創業,通過飼養鵪鶉積累資本,後從事飼料加工,最終做大做強。
三、關係創業期
改革開放已經10多年後,我國進入了由計劃經濟體係轉向市場經濟體係的過渡階段。在這段時期,整個國家原材料、資源極度匱乏,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之下,人民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嚴重突出,這時候要想創業成功,隻要搞到原材料,再一轉手就可以獲得高額利潤,於是出現一批憑借各種社會關係倒賣物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