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學習終身化及新的學習譜係(1 / 3)

(1) 保羅·朗格朗認為,終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方麵、各項內容,從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時為止的不間斷的發展,包括了教育各發展階段各個關頭之間的有機聯係。”它在時間上包括學前、學校和學校後在內的所有階段的教育,並貫穿於人的整個一生,而且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聯係、相互起作用的,即某一階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決定或影響的,又對後一階段的教育起決定或影響作用。在空間上它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內的各種教育因素一體化,體現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結合。

(2)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認為“終身這個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麵,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世界上沒有一個非終身的而又分割開來的‘永恒’的教育部分。”並認為“終身教育並不是一個教育體係,而是建立一個體係的全麵組織所根據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又是貫穿在這個體係的每一部分的發展過程之中的。”“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

(3)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認為“把與生命有共同外延並已擴展到社會各個方麵的這種連續性教育稱之為‘終身教育’。”認為終身教育固然要繼續重視它使人適應工作和職業需要方麵的作用,但是,這決不意味著人是參與生產過程的簡單因素,即把人視為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職業和工作需要外,終身教育還應該重視它在鑄造人格、發展個性以及增強批評精神和行動能力方麵的意義,即終身教育應“使人作為人而不是作為生產手段得到充分的發展”(巨瑛梅,1999)。

上述不同定義其實質並無太大的差別,強調每個公民一生的學習是終身教育這一概念所倡導的主要理念。終身教育理念的出現,曾引起較大的反響,也有人認為是“可以與哥白尼式的革命相比”,“是教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但國外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陳桂生,2008)。例如I·伊裏奇(I. Illich)就提出質疑,認為提倡終身教育會使人的一生的教育都受製於學校教育的控製(巨瑛梅,1999)。但正如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所提出的:“我們假定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個人能夠繼續他們的教育,或者說,學習的目的和報酬是繼續不斷生長的能力。”(陳桂生,2008)這種觀點表達了與“學會學習”類似的思想,即學習是為了“會學習”,是為了能夠“將學習進行下去”,一直終身。這種觀念,結合下述的終身教育的教育價值,也許能夠反映終身教育向終身學習的轉變,也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學習終身化的意義並更好地推進學習終身化。

(1) 保羅·朗格朗認為,終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方麵、各項內容,從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時為止的不間斷的發展,包括了教育各發展階段各個關頭之間的有機聯係。”它在時間上包括學前、學校和學校後在內的所有階段的教育,並貫穿於人的整個一生,而且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聯係、相互起作用的,即某一階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決定或影響的,又對後一階段的教育起決定或影響作用。在空間上它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內的各種教育因素一體化,體現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結合。

(2)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認為“終身這個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麵,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世界上沒有一個非終身的而又分割開來的‘永恒’的教育部分。”並認為“終身教育並不是一個教育體係,而是建立一個體係的全麵組織所根據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又是貫穿在這個體係的每一部分的發展過程之中的。”“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

(3)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認為“把與生命有共同外延並已擴展到社會各個方麵的這種連續性教育稱之為‘終身教育’。”認為終身教育固然要繼續重視它使人適應工作和職業需要方麵的作用,但是,這決不意味著人是參與生產過程的簡單因素,即把人視為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職業和工作需要外,終身教育還應該重視它在鑄造人格、發展個性以及增強批評精神和行動能力方麵的意義,即終身教育應“使人作為人而不是作為生產手段得到充分的發展”(巨瑛梅,1999)。

上述不同定義其實質並無太大的差別,強調每個公民一生的學習是終身教育這一概念所倡導的主要理念。終身教育理念的出現,曾引起較大的反響,也有人認為是“可以與哥白尼式的革命相比”,“是教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但國外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陳桂生,2008)。例如I·伊裏奇(I. Illich)就提出質疑,認為提倡終身教育會使人的一生的教育都受製於學校教育的控製(巨瑛梅,1999)。但正如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所提出的:“我們假定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個人能夠繼續他們的教育,或者說,學習的目的和報酬是繼續不斷生長的能力。”(陳桂生,2008)這種觀點表達了與“學會學習”類似的思想,即學習是為了“會學習”,是為了能夠“將學習進行下去”,一直終身。這種觀念,結合下述的終身教育的教育價值,也許能夠反映終身教育向終身學習的轉變,也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學習終身化的意義並更好地推進學習終身化。

2. 終身學習

自發的、非意識的學習終身化實踐早已有之。我國的諺語“活到老、學到老”,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無知”等,都表達了學習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未知世界遠比已知世界要巨大的學習終身化追求。國際上正式確立終身學習概念是在1994年11月,歐洲終身學習促進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下,在羅馬召開了“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通過會議報告的形式正式明確地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概念(熊澄宇,2003)。國際社會將“終身教育”改成“終身學習”,既是教育思想的又一次新發展,更是教育觀念的突破和相應政策的調整。當前,終身學習的概念在世界範圍深入人心,終身學習一詞已經出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文件當中,世界各國已紛紛開始采取立法或政策等活動,推動終身學習體係的實施(熊澄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