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高於主權,民主勝過專製,路易.查理在洪堡大學的演講,讓普魯士的知識分子們在思想上出現了混亂。
原本在普魯士知識分子中,統一德意誌一向是主流價值觀念,但是怎麼統一德國,本身就有排除奧地利的小德國方案,和包括奧地利的大德國方案。
現在路易.查理提出了一個人權、民主的概念,頓時讓一些知識分子的思想出現了混亂,狹隘的愛國主義說法開始出現。
一些本身就傾向於法國的普魯士知識分子,開始借著路易.查理的理念發揮,認為與其讓專製的普魯士君主統一德國,還不如讓德意誌地區保持現狀。
對路易.查理行刺的普魯士學生,當路易.查理離開大學的時候,以他隻是被狹隘的愛國主義洗腦,被軍國主義思想毒害了而已,就把他交給了洪堡大學自己管束。
對於路易.查理的這種大度,不少涉世未深的學生終於被蒙蔽了。
而路易.查理非隻是口頭上說說,他在普魯士各鄉村廢除了農奴製度,打擊了普魯士的封建貴族及容克地主們,同時在普魯士各城市內廢除了封建行會,並推行了普選製度。
路易.查理的本意是借此挑起普魯士內部的紛爭,讓普魯士的中下階層對抗普魯士的封建領主同容克貴族們。但是,主觀意願上的想法,所帶來的客觀後果是,增強了普魯士的力量。
不過路易.查理的目的基本已經完成,在他的攛掇之下,奧得河以西的普魯士地區,成立了一個民選政府,並通過了一部憲法,宣稱奧得河以西地區改稱為民主德國,脫離了專製的普魯士君主國的統治。
民主德國的成立,不但激怒了普魯士王國的君主威廉四世,同樣也引起了德意誌其他邦國的警惕,雖然德意誌各邦國的人民都有統一的意願,但是對於這些邦國的上層人士來說,由誰來統一德意誌同樣很重要。
而且一群普魯士的知識分子、商人、小地主,居然背叛了自己的君主,成立了一個什麼民主德國,更是讓北德意誌的君主國感到恐懼。
原本一直在暗中支持普魯士的德意誌邦國們,開始倒向新法蘭西帝國,各德意誌邦國開始主動鎮壓起,國內鼓吹普魯士統一德國的知識分子起來了。
在這種狀況之下,退守到奧德河以東地區的普魯士國王及上層人士,終於坐不住了。
他們終於發覺,路易.查理的目的不是要占領德意誌地區,而是要把奧地利、東普魯士都割裂出去,成立一個鬆散的德意誌聯邦。
而英國、奧地利也無法再繼續容忍,法軍在德意誌境內大修鐵路,試圖把這片土地納入法國的統治之下。
在英國、奧地利、普魯士三國的極力勸說下,沙皇尼古拉一世終於決定,征發國內的最後力量同聯盟的軍隊一起,和法國在普、奧地區進行決戰,以結束這場戰爭。
在中亞地區,共和國已經擊敗了布哈拉汗國、迫使希瓦汗國服從了共和國的命令,基本上已經取得了中亞地區的霸權。
而在哈薩克草原上,在哈薩克人的支援下,共和國已經完全奪取了額爾齊斯河流域,並擊敗了想要建立哈薩克王國的哈薩克部族聯盟。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人的聯手,清除了哈薩克東部草原上的俄國勢力,牢牢控製住了大半個哈薩克草原。
並把共和國同俄羅斯的邊境,推到了烏拉爾河流域。當共和軍抵達了這一區域之後,就停留了下來。
不管是共和軍的將領還是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認為共和國的力量已經使用到了盡頭,再繼續前進隻會得不償失。
而奧倫堡總督在防守烏拉爾河的哥薩克部隊接連失敗之後,一方麵從後方征集大軍,一方麵也做好了在奧倫堡作戰的準備。
但是共和國停下了腳步想要和談的想法,讓奧倫堡總督認為,這是趁機調集兵力拖延時間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