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想象一下“看”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吧!如果你要從零開始設計大腦的話,也許你會讓它首先識別環境中的東西(“利牙森森、棕色皮毛、怪異輕微的響鼻聲,還有熱乎乎的口水——天哪!是狼獾!”),然後思考該怎麼辦(“現在看來離開是個明智的選擇!”)。然而,人腦並不是被無中生有地設計出來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最早被設計出來的,而稍次要一些的功能則是在後來的千百萬年間像鈴鐺和哨子一樣一件件附加上去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腦中真正重要的部分(比如控製你呼吸的部分)都在底部,而那些對延續生命可有可無的部分(比如控製你情緒的部分)則長在上麵,就像是蛋筒上麵的冰激淩。實踐證明,迅速地從憤怒的狼獾身邊逃開比認出它到底是什麼重要得多。像逃跑這樣的行動事實上對於我們這些陸生物種的祖先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所以,進化機器絕對不會貿然行事,它要盡職盡責地讓我們的大腦先回答“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而不是“這是什麼”的問題。實驗表明,在遇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隻是很快地分析一下關鍵特征,就馬上根據某些特征的有無來作出非常簡單的決定:“這東西很重要嗎?我必須馬上就作出反應嗎?”狂怒的狼獾、哭泣的嬰兒、拋來的石塊、召喚你的同伴、顫抖的獵物——這些東西在生存遊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需要我們在遇到他們的時候立刻采取行動,而不能把時間耽誤在確定他們的身份這樣更具體的工作上。因此,人類大腦的工作程序是:首先確定一樣東西的重要性,然後再確定它是什麼。這意味著,當你轉頭向左看的時候,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你的大腦並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狼獾,隻是知道這東西看起來很可怕。
怎麼會這樣呢?如果我們還不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又怎麼會知道這東西很可怕呢?為了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隻要試想一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你如何辨認走向你的人是誰就可以了。首先吸引你注意的是遠處一個移動的物體。在你盯著它看的過程中,你會很快發現這是個正在朝你移動的物體。再近一點,你會看到移動的是一種生物,然後,你看出來移動的是一種二足動物,接下來認出來它是一個人,然後是一位女性,然後是一個體形肥胖、深色頭發、穿著百威啤酒T恤衫的女人,然後,你會反應過來——天啊!梅布爾阿姨在撒哈拉沙漠幹什麼啊?你認出梅布爾阿姨的過程是漸進的,也就是說,一開始的認識是非常籠統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越來越具體,直到最後,你發現原來自己是他鄉遇故知了。同樣的,你認出左邊那隻狼獾的過程也是漸進的,隻不過這個過程非常快而已,而且也是從籠統到具體。研究表明,在識別過程非常早、非常籠統的階段,我們就已經有足夠的信息來確定一樣東西是否可怕了,可是,此時我們卻沒有足夠的信息來判斷它到底是什麼。一旦我們的大腦判斷出自己正處在危險的環境中,它們就會指示腺狀組織分泌大量的荷爾蒙來造成高度心理喚醒狀態——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瞳孔縮小、肌肉緊張,這些生理變化促使我們立刻采取行動。在我們的大腦完成全麵分析、識別出這個東西的身份之前,它們就已經讓我們進入了準備好逃跑的狀態當中,馬上就可以跳起來奪路而逃。
現在,來想象一下“看”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吧!如果你要從零開始設計大腦的話,也許你會讓它首先識別環境中的東西(“利牙森森、棕色皮毛、怪異輕微的響鼻聲,還有熱乎乎的口水——天哪!是狼獾!”),然後思考該怎麼辦(“現在看來離開是個明智的選擇!”)。然而,人腦並不是被無中生有地設計出來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最早被設計出來的,而稍次要一些的功能則是在後來的千百萬年間像鈴鐺和哨子一樣一件件附加上去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腦中真正重要的部分(比如控製你呼吸的部分)都在底部,而那些對延續生命可有可無的部分(比如控製你情緒的部分)則長在上麵,就像是蛋筒上麵的冰激淩。實踐證明,迅速地從憤怒的狼獾身邊逃開比認出它到底是什麼重要得多。像逃跑這樣的行動事實上對於我們這些陸生物種的祖先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所以,進化機器絕對不會貿然行事,它要盡職盡責地讓我們的大腦先回答“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而不是“這是什麼”的問題。實驗表明,在遇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隻是很快地分析一下關鍵特征,就馬上根據某些特征的有無來作出非常簡單的決定:“這東西很重要嗎?我必須馬上就作出反應嗎?”狂怒的狼獾、哭泣的嬰兒、拋來的石塊、召喚你的同伴、顫抖的獵物——這些東西在生存遊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需要我們在遇到他們的時候立刻采取行動,而不能把時間耽誤在確定他們的身份這樣更具體的工作上。因此,人類大腦的工作程序是:首先確定一樣東西的重要性,然後再確定它是什麼。這意味著,當你轉頭向左看的時候,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你的大腦並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狼獾,隻是知道這東西看起來很可怕。
怎麼會這樣呢?如果我們還不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又怎麼會知道這東西很可怕呢?為了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隻要試想一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你如何辨認走向你的人是誰就可以了。首先吸引你注意的是遠處一個移動的物體。在你盯著它看的過程中,你會很快發現這是個正在朝你移動的物體。再近一點,你會看到移動的是一種生物,然後,你看出來移動的是一種二足動物,接下來認出來它是一個人,然後是一位女性,然後是一個體形肥胖、深色頭發、穿著百威啤酒T恤衫的女人,然後,你會反應過來——天啊!梅布爾阿姨在撒哈拉沙漠幹什麼啊?你認出梅布爾阿姨的過程是漸進的,也就是說,一開始的認識是非常籠統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越來越具體,直到最後,你發現原來自己是他鄉遇故知了。同樣的,你認出左邊那隻狼獾的過程也是漸進的,隻不過這個過程非常快而已,而且也是從籠統到具體。研究表明,在識別過程非常早、非常籠統的階段,我們就已經有足夠的信息來確定一樣東西是否可怕了,可是,此時我們卻沒有足夠的信息來判斷它到底是什麼。一旦我們的大腦判斷出自己正處在危險的環境中,它們就會指示腺狀組織分泌大量的荷爾蒙來造成高度心理喚醒狀態——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瞳孔縮小、肌肉緊張,這些生理變化促使我們立刻采取行動。在我們的大腦完成全麵分析、識別出這個東西的身份之前,它們就已經讓我們進入了準備好逃跑的狀態當中,馬上就可以跳起來奪路而逃。
我們在不知道喚醒自己的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就可以被喚醒,這個事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識別主觀情感的能力。比如,北溫哥華的卡皮蘭諾河麵上有一座狹長的木板和鐵索結構的吊橋,距離河麵230英尺,來回搖擺,非常危險。研究人員對走過這座吊橋的一些年輕男子的反應進行了研究。一位年輕女士詢問每一位過橋的年輕人他是否願意參與一項調查,在他表示願意之後,這位女士就會告訴他自己的電話號碼,如果他打電話來的話,這位女士就會詳細解釋調查的細節。關鍵區別在於,那個年輕女士會在一些年輕人過橋的過程中向他們提問,而在另外一些人剛剛過了橋的時候向他們提問。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過橋過程中被提問的年輕人第二天更有可能打電話來。為什麼呢?在那座破破爛爛、左右搖擺的吊橋上遇見女研究人員時,那些男青年正在經曆強烈的心理喚醒,通常人們會把這種感覺稱為恐懼。但是,因為他們接受了一位迷人的女士的采訪,他們會錯誤地認為這種感覺是性吸引。很明顯,如果隻是麵臨著可能掉下去的危險,害怕掉下去的感覺肯定會被解讀成恐懼,可是在見到美女時,它就會被解讀成欲望了。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人們確實會搞錯自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