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基於顛覆性創新的我國製造業競爭優勢構築。分析了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源泉和波特對此主題的分析框架。探討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形成的機理,以及顛覆性創新如何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機理與途徑。從國際貿易利益分配的視角研究不同創新戰略對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影響。分析“比較優勢陷阱”形成的原因,探討國際貿易中維持性創新戰略和顛覆性創新戰略所導致的產品利益和成本利益的變化。
指出維持性創新戰略適用的條件以及實施顛覆性創新戰略的可行性。並以機械挖掘機行業為例,探討了顛覆性創新產生與演進的動力、過程以及擴散替代機製。
第三,後發企業顛覆性創新的機理與路徑研究。在這一部分中,本書首先研究了在位企業的創新選擇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討在位企業創新選擇與核心剛性之間的關係,對在位企業的創新流程和投資決策行為進行分析。
在總結核心剛性產生原因的基礎上,對在位企業創新活動流程進行了描述,並分析其對核心剛性的影響。通過建立兩階段創新投入博弈模型,分析存在創新競爭時,在位企業放棄對顛覆性創新投資的原因。本書研究了後發企業的創新選擇與跨越式發展。通過比較維持性創新和顛覆性創新對後發企業跨越式發展的影響,得出結論:采用顛覆性創新將帶給後發企業更大的跨越式發展機會。
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不同創新戰略與後發企業開展顛覆性創新績效之間的關係,並提出相應的舉措。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後發企業創新的本質,建立起動因-能力-績效概念模型,提出後發企業開展顛覆性創新路徑的理論假設。本書的研究結果顯示,創新因素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企業的創新績效,而是通過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最終決定創新產出水平。
第四,基於二元組織的企業顛覆性和維持性創新研究。這部分內容研究了二元組織和創新績效的相關性,以及企業組織二元性的內部和外部動因。從案例和現有理論出發,研究企業能力陷阱產生的原因和類型。在深入探討組織二元性動因的基礎上,把組織二元性作為中介變量,研究其如何影響企業顛覆性創新和維持性創新的績效,並提出相應假設。
本書的研究結果表明,外部環境動態性和企業跨部門協調是影響組織二元性的兩個因素,而企業經理人感知的機會和威脅調節了上述影響程度的大小。本書還對二元組織和創新績效的相關性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
結果顯示外部環境的動態性和跨部門協調都會影響組織的探索能力和開發能力,但是對於探索能力的影響更為明顯;而在經理感知機會的情況下,影響程度就會加強,企業會更加投入加強探索能力的建設;企業開發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交互對於創新績效的提高程度超過單一發展探索能力或者開發能力。這部分內容分別從技術和商業模式,研究企業顛覆性創新和維持性創新的開展路徑。
第二,基於顛覆性創新的我國製造業競爭優勢構築。分析了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源泉和波特對此主題的分析框架。探討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形成的機理,以及顛覆性創新如何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機理與途徑。從國際貿易利益分配的視角研究不同創新戰略對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影響。分析“比較優勢陷阱”形成的原因,探討國際貿易中維持性創新戰略和顛覆性創新戰略所導致的產品利益和成本利益的變化。
指出維持性創新戰略適用的條件以及實施顛覆性創新戰略的可行性。並以機械挖掘機行業為例,探討了顛覆性創新產生與演進的動力、過程以及擴散替代機製。
第三,後發企業顛覆性創新的機理與路徑研究。在這一部分中,本書首先研究了在位企業的創新選擇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討在位企業創新選擇與核心剛性之間的關係,對在位企業的創新流程和投資決策行為進行分析。
在總結核心剛性產生原因的基礎上,對在位企業創新活動流程進行了描述,並分析其對核心剛性的影響。通過建立兩階段創新投入博弈模型,分析存在創新競爭時,在位企業放棄對顛覆性創新投資的原因。本書研究了後發企業的創新選擇與跨越式發展。通過比較維持性創新和顛覆性創新對後發企業跨越式發展的影響,得出結論:采用顛覆性創新將帶給後發企業更大的跨越式發展機會。
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不同創新戰略與後發企業開展顛覆性創新績效之間的關係,並提出相應的舉措。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後發企業創新的本質,建立起動因-能力-績效概念模型,提出後發企業開展顛覆性創新路徑的理論假設。本書的研究結果顯示,創新因素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企業的創新績效,而是通過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最終決定創新產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