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忍耐:活著就是一種承受(1)(1 / 3)

一個人的成功,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因為人生就像潮水,有漲也有落。麵對潮漲,我們要戒驕戒躁,不要得意忘形;麵臨潮落,我們要充滿自信,堅定如一。要相信,忍耐會給我們力量,忍耐會給我們機會。當我們收回拳頭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們放棄了搏擊,而是因為我們正在積蓄力量。

低頭,是為了更好地抬頭

現代社會,人們似乎都在追求著個性的施展,力圖讓自己超越平凡,卓爾不群。於是,這樣一些人便出現了:他們狂放不羈,目中無人,成天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態。在這些人看來,做人就得“傲著點”,讓謙遜、低調見鬼去吧!

然而,實際上,一個真正有智慧的、能夠在人生旅途上走出一番風景的,卻恰恰是那些懂得低頭、善於低頭的人。自古至今,無數條老祖宗留下來的古訓告訴我們:為人處世應該適時並且適當地示弱;低頭,是為了更好地抬頭。

被人們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在談到他的成功之道時,他說一切都源於一次拜訪。

那是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有一位前輩請他到一個偏僻地方的小茅屋中見麵。富蘭克林來到小茅屋門前,挺著胸膛,大步流星地進門。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額頭“砰”的一聲重重地撞在門框上,立馬腫了起來,疼得他哭笑不得。

正在屋裏等候富蘭克林到來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一定很疼吧!可是年輕人,你要知道,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前輩用低矮的房屋讓富蘭克林學會了“低頭”,而也正是這一次經曆,讓富蘭克林一步步踏上了輝煌的人生旅途。

事實上,低頭是一種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變。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路會更加精彩,我們的能力也會有所長進。要知道,不管你的資曆如何,置身於茫茫人海,你都是極其微小的一分子,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一粒塵埃。因此,我們需要記住: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學會低頭。

海格力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這一天,他外出辦事,路上不得不經過一段崎嶇不平的山路。走著走著,海格力斯發現前麵有一個圓鼓鼓的沙袋子。路本來就很窄,沙袋子偏偏又在路中央,所以一看就是個礙事的東西。於是,海格力斯抬起腳來,朝著袋子用力踩下去。

可是,讓海格力斯驚訝的是,自己堂堂一個大英雄,居然沒有將這個袋子踩破,反而讓它變得越發膨脹了起來。

霎時間,海格力斯怒火中燒,他無法忍受一個在自己麵前如此“耀武揚威”的家夥。他幹脆抄起一根大木棍,使出渾身力氣砸下那個袋子。結果更讓海格力斯驚訝,那個袋子居然開始加倍地變大,直到最後把整條路都堵得嚴嚴實實。

正在海格力斯一籌莫展之際,一位聖者出現了。隻見他和顏悅色地對海格力斯說:“年輕人,趕緊住手!離它遠一些!這個袋子叫怨憤袋,如果你不惹它的話,它就會縮小到你剛看到它時候的樣子。如果你不斷地去侵犯它,它就會膨脹得越來越大,那時候,你永遠都沒辦法從這裏通過了。”

聽完聖者的話,海格力斯低下頭想了想,便不再對袋子施以暴力。果然,不一會,那個袋子就慢慢地縮小了,最後縮小到原來的樣子。海格力斯也才得以順利通過那條小路。

這個故事雖然是個神話傳說,但它帶給我們的寓意卻是簡潔和深刻的。或許正在讀本書的你,也曾經有過和海格力斯類似的經曆,比如,當遇到矛盾和問題的時候,自己總是不想吃虧,不斷地向對方步步緊逼。在你的意識裏,認為假如自己先做出讓步,那麼就是沒麵子、有失尊嚴的表現。可是這樣一來,結果也往往是矛盾不斷被激化和升級,最終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所以,我們同樣需要一位聖者的點化,而這個點化就蘊含在上麵這個故事裏。它告訴我們,低頭並不會讓我們失去尊嚴,相反,它恰恰是一種心胸豁達、成熟理智的表現。換句話說,一時的低頭不僅可以避免矛盾的加深,還能換來別人的尊重和感激。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底,低頭的表現具體體現出來,無非是忍耐、退讓和寬容。生活中,需要我們低頭示弱的地方,真可謂無處不在。當然,要讓我們完全達到忍耐、退讓和寬容,也著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我們無法保證永遠不發火一樣,幾乎是很難做到的。

可是話又說回來,雖說低頭不是萬能的,但完全不低頭卻是萬萬不能的。因為我們活著畢竟不能隻為了自己,更多的時候我們要以大局為重,扛起肩上的責任。再者說,“以柔克剛”總比互相傷害要好很多。與其執著於你爭我搶的表麵風光,還不如用適當的忍耐,謀求雙贏呢!

慧心物語

低頭,很多時候可能源於現實的無奈,比如,朋友失和、商場失意、家庭破裂等等,這些都讓我們不得不選擇“退而守”。有時候,適當地低頭,是以養精蓄銳、蓄勢待發為目的的。可以說,低頭是一種緩衝的藝術,恰到好處的低頭示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低頭的過程充滿了智慧,善於智取的人,更容易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