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Discovery)的學問;
●整合(Iion)的學問;
●實踐(Practice)的學問;
●教和學(Teag and Learning)的學問。
5.課程觀
受兩種大學思想的引導,大學教育裏的課程也是兩大類主張,即“理論性課程”(或學科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所謂學科課程,就是“分別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占絕對優勢。所謂活動課程,就是由一係列有組織的活動構成的課程,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從而獲得經驗、培養興趣、解決問題、鍛煉能力。
在主流知識觀的支配下,就有了如下推論:符合正統知識觀的大學才是有質量的大學,符合正統知識觀的課程才是有質量的課程,凡是在這樣的大學學習這樣的課程才能培養有質量的學生,才能授予學位、保證學位的質量,如此等等。顯然,這是值得懷疑的。
6.質量觀
從發展的視角看,研究生教育質量應當是麵向未來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研究生教育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推進作用,特別是其發展性的積累。“價值增值”就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發展維度的一個重要表現。對於研究生個體而言,不僅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職業技能,而且要獲得“邊際效應”,要獲得“價值增值”,也就是當前的學習要有助於其未來的發展,要有助於提高其未來的競爭力,要成為其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動力。質量觀相應地要從適應走向創新,從麵向過去走向麵向未來。
二、學位質量係統的構建原則
以前文的分析為基礎,深入運用學位質量的係統觀、方法論,進而提煉幾條基本原則供學位質量係統集成時采用。1.學科聚焦原則
學科是高等教育係統的基本結構,它作為學術組織,是大學履行職責、發揮功能的基本單元和實現大學目標的基本保證。在高教係統的院校層麵上,學科組織有英美等國的學院、學係模式,也有學部、教研室或研究所等歐陸模式,當然更多的是兼有二者特色的混合模式。傳統上,大學的人才培養就是以這些學科組織為單位進行的,學問、知識和研究成果也是在這些組織裏被“加工”或“生產”出來的。把人才質量的形成落實在各個學科平台上,堅持學科的科目導向(subject-oriented)和問題導向(problem-oriented)兩種運行邏輯,即“學科聚焦”原則或“以學科為焦點”原則。
2.目標中心原則
所謂“目標中心”,即處於中心地位的是質量目標,它與“顧客”的需要和學校的資源供應呈現一種雙向互動的非線性關係。
●發現(Discovery)的學問;
●整合(Iion)的學問;
●實踐(Practice)的學問;
●教和學(Teag and Learning)的學問。
5.課程觀
受兩種大學思想的引導,大學教育裏的課程也是兩大類主張,即“理論性課程”(或學科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所謂學科課程,就是“分別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占絕對優勢。所謂活動課程,就是由一係列有組織的活動構成的課程,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從而獲得經驗、培養興趣、解決問題、鍛煉能力。
在主流知識觀的支配下,就有了如下推論:符合正統知識觀的大學才是有質量的大學,符合正統知識觀的課程才是有質量的課程,凡是在這樣的大學學習這樣的課程才能培養有質量的學生,才能授予學位、保證學位的質量,如此等等。顯然,這是值得懷疑的。
6.質量觀
從發展的視角看,研究生教育質量應當是麵向未來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研究生教育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推進作用,特別是其發展性的積累。“價值增值”就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發展維度的一個重要表現。對於研究生個體而言,不僅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職業技能,而且要獲得“邊際效應”,要獲得“價值增值”,也就是當前的學習要有助於其未來的發展,要有助於提高其未來的競爭力,要成為其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動力。質量觀相應地要從適應走向創新,從麵向過去走向麵向未來。
二、學位質量係統的構建原則
以前文的分析為基礎,深入運用學位質量的係統觀、方法論,進而提煉幾條基本原則供學位質量係統集成時采用。1.學科聚焦原則
學科是高等教育係統的基本結構,它作為學術組織,是大學履行職責、發揮功能的基本單元和實現大學目標的基本保證。在高教係統的院校層麵上,學科組織有英美等國的學院、學係模式,也有學部、教研室或研究所等歐陸模式,當然更多的是兼有二者特色的混合模式。傳統上,大學的人才培養就是以這些學科組織為單位進行的,學問、知識和研究成果也是在這些組織裏被“加工”或“生產”出來的。把人才質量的形成落實在各個學科平台上,堅持學科的科目導向(subject-oriented)和問題導向(problem-oriented)兩種運行邏輯,即“學科聚焦”原則或“以學科為焦點”原則。
2.目標中心原則
所謂“目標中心”,即處於中心地位的是質量目標,它與“顧客”的需要和學校的資源供應呈現一種雙向互動的非線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