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智者與愚者都一樣愚蠢,其中的差別在於愚者的愚蠢在於眾所周知的事唯獨自己不知覺;而智者的愚蠢在於眾所不知的事而自己卻十分清楚明白的。”
在一個大城市裏,一位女士在地鐵站口被一名陌生人攔住,陌生人向其兜售偷盜而得的一台“照相機”,女士在被明確告知是贓物的情況下由於貪小便宜,結果還是舍財買走了這台“照相機”。誰知回到家後才發現上當受騙了,這台所謂的“贓物相機”,隻不過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模型而已。
有些人會覺得這位受騙的女士很可憐,不過實在是不值得同情,隻能說是她自作自受。受騙女士在被明確告知貨品為盜竊所得的情況下,仍因貪圖個人私利義無反顧地買了那台廉價“相機”,這件事反映的是當事人的見利忘義,正因為如此她最終的下場隻能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位自作“聰明”的女士,心裏隻想著占小便宜,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西方社會,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聰明,後者是假聰明。哲學家培根認為,無論這兩國的人是否真是這樣,這兩種情況都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小聰明、大糊塗”的人很多,看看這種人怎樣機關算盡,辦出一件件蠢事,簡直是令人好笑的,正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和“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是我們很熟悉不過的兩句俗語了。來看下麵的故事:
同事們都知道老周是經理最得力的幹將,兢兢業業為公司服務了幾十年,如今已到了退休的年齡。
一天,經理對老周說:“你要退休了,希望在離開工作崗位前,你能站好最後一班崗。現在公司要建一座別墅,你負責把它建成質量最好的建築,有足夠的資金作保障。”
老周勉強接受了任務,心想:“經理也太沒情意了,到這時候還要派我幹這麼苦的差事。”他心裏不痛快,漫不經心掌管著別墅的建設。不知動了哪根筋,他還鬼使神差地以次充好,從非法經營商手裏購買了大批劣質材料收取回扣。別墅竣工了,很漂亮。為此,公司專門舉行了一個慶祝儀式。
經理對全體員工說:“為了表彰老周幾十年來所的巨大貢獻,我代表公司將這座別墅贈給他,希望他退休以後生活過得幸福!”
老周接過別墅的鑰匙站在那裏,兩眼發呆,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老周不滿意經理的安排,而產生敷衍的心理,建築材料以次充好,結果卻害了自己。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凡事不應太過精明,要懂得聰明會被聰明誤。偶爾“糊塗”一下又何妨?適時糊塗,辦事更易成功。
在有些場合中,適時的裝糊塗既是有必要的,也是睿智的。不妨看一下美國人是怎樣在談判中使用他們的殺手鐧——示拙。
美國一家企業與英國一家企業正在就許可證貿易進行談判。談判剛開始,英國人就滔滔不絕地介紹情況,試圖先聲奪人,贏得主動權。但是美國人卻一言不發,隻是埋頭記錄;當英方詢問關方的態度時,他們故意表現出糊塗,稱“我們全都不明白,請允許我們回去研究一下”,就這樣第一輪談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