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內部不僅壓力大,而且溫度也很高,估計可高達2 000-5 000℃,物質的密度平均在10?6克\/厘米x厘米x厘米之間。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人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概念,已經不適用了。
因為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鋼性”,又具有像白蠟、瀝青那樣的“柔性”(可塑性)。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還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裏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了解得還很少。
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隻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 厘米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主張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質在地核內部特殊高溫與高壓下所組成的。壓力估計從液態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噸到地心約3875噸。
溫度比較不確定,但從深礦坑得知溫度會隨深度而升高,而根據岩石的導熱率,地質學家估計(相當粗略的)液態地核的溫度約是攝氏5千度(木星的中心可能高達攝氏5萬度)。
還有一種說法的。
矽酸鹽地函和鎳-鐵地核(如同蛋白和蛋黃一樣的組成),他們並認為早期的地球必為液態,後來則可能包含兩種互不溶解的液體。矽酸鹽液體較輕,浮在上方並將熱輻射到太空而冷卻。底下的鐵熔液則被上層隔絕未能直接暴露出來,釋熱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為液體。
當然也並非所有科學家都接受地球有液態階段的說法。美國化學家尤瑞(Harold Clayton Urey)特別堅持地球一直都是固態的。他駁斥說,巨大固態地球的鐵核仍能由鐵的緩慢分離而形成;即使現在,鐵還可能以1秒5萬噸的速率從地函遷移到地核中去。
除了那些,其實甚至有還有水晶說的。
地心由一塊巨大水晶組成。此學說的確存在過,並且被拍成科幻電影,但由於缺乏事實依據,目前似乎被否定。
眾所周知,地球有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組成,然而這種認識應當說是很膚原始水平地層
淺的。因為按照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人類的鑽井深度不過三五千米,而最深的勘探井(在科利斯半島)也隻有12千米。地球的半徑足有6300千米,對比這些數字,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觸摸到的地球,實際就像吃蘋果時用刀子劃開的果皮,僅限於薄薄的一層。那麼再往地下是什麼?地球內部乃至中心究竟為何物?這是千百年來始終令人困惑不解的一個謎。
然而人類並非對地球一無所知,智慧的人類根據地球的運動變化,不斷向地球深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地球的火山活動告訴我們,地下熾熱的岩漿,人們根據流到地球表麵的岩漿,把地下的岩漿分成含矽酸鹽較多的酸性岩漿和含矽酸鹽較少的堿性岩漿。但岩漿來自地下並不是很深的地方,至多不過幾百千米。那麼,更深的地下是什麼呢?
地球的地心都如此的神秘!
那這個世界的地心了!更加的神秘了!就連神都不能進去一探究竟!就算是龍族的那位成功的將監視陣盤給放了進去,但是同樣的也是因為一些規則的限製,雖然他知道,成功了!但是所看到的卻隻有一片的魔法元素形成的各種色彩。
陳城甚至在想,恐怕就連現在那個龍族的恐怕都還在觀看著地心的情況的吧?
“哈哈!我們有這樣的神器在!害怕沒有魔力?就算是更多的十二階魔導炮,我們都可以支持的!嘿嘿!不說後麵的,就說現在的這樣的魔力濃度,都可以支持上百門的魔導炮了吧?要是真的需要白門齊發的時候,我們將聚魔陣全力運轉不就可以了!”
“這麼多的魔力元素!嘎嘎!難道這都還不夠的嗎?我想這樣的魔力應該是足夠的了吧?”骨龍大聲的說道。
“好吧!你們一個個的都是瘋子!我也跟著你們一起瘋了,一個個的實力不強,心還蠻大!真不知道怎麼想的!好了!我走了!不知道要幾天才能將所有的材料弄齊呢!我還要會冥界找許多人一起煉製的!這樣的費力事!以後可不要找我了!”大個子說著,身體就突然的消失在大家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