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典文本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仍然有其生命力、衝擊力和感染力。有這樣的說法,一部西方哲學史,隻不過是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哲學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的注腳。在同樣的意義上,也可以說,一部中國哲學史,隻不過是《周易》、孔、孟、老、莊哲學的延伸與展開。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它們塑造了我們的文明與文化,塑造了我們的傳統甚至民族性格,因為它們觸及了人類生存最普遍、最根本的問題,隻要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活著,隻要有智慧的大腦仍在思考著,這些東西就仍然有價值和吸引力,就能夠成為新的靈感的源泉。我們仍然生活在經典的影子中。

如何閱讀大師們的經典文本?我這裏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留心那些大師們提出了什麼樣的新問題,並且如何提出那些問題,由此去感受和把握大師們心靈的悸動、靈魂的顫栗和情感的搏擊。愛因斯坦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2)留心那些大師們提出了何種新的思想和創見,這些思想和創見為什麼是有價值的,其在當今的價值何在?應該知道,思想從來是稀缺資源,特別是那些真正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市麵上的很多“新”思想隻不過是古老舊貨的重新包裝。

(3)留心那些大師們如何論證他們的思想,其論證理由充分嗎?其論證結構合理嗎?有這樣的說法:就哲學而言,論證的過程甚至比論證的結論更重要,因為正是論證過程賦予哲學以可理解和可批判的形式。

(4)留心那些大師們如何表述他們的問題、思想和論證。哲學大師並不是思想的木乃伊,他們對其思想的獨具魅力的表達方式,也是人類文明的珍貴遺產。

(5)更重要的是,要帶著批判的態度去讀書。如美國哲人愛默生所言:“如果天才產生了過分的影響,那麼天才本身就足以成為天才的敵人。”聽話的年輕人在圖書館裏長大,他們相信自己的責任就是去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在書中所表達的思想,而忘記了西塞羅、洛克、培根在寫這些書的時候,也隻不過是圖書館裏的年輕人。愛默生要求讀者在麵對書籍時,要始終記住: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開啟你的心智,激活你自己的靈感,以便讓你投身於創造。“我們聽別人講,是為了自己也能夠說!”

因此,這套“哲學元典選讀叢書”的口號是:不要隻是記住大師們的觀點和文字,而是要與大師們一起去思考,從中體會到思考的快樂和創造的快樂,讓人類文明的薪火代代相傳,並且愈燒愈旺!

(2)經典文本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仍然有其生命力、衝擊力和感染力。有這樣的說法,一部西方哲學史,隻不過是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哲學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的注腳。在同樣的意義上,也可以說,一部中國哲學史,隻不過是《周易》、孔、孟、老、莊哲學的延伸與展開。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它們塑造了我們的文明與文化,塑造了我們的傳統甚至民族性格,因為它們觸及了人類生存最普遍、最根本的問題,隻要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活著,隻要有智慧的大腦仍在思考著,這些東西就仍然有價值和吸引力,就能夠成為新的靈感的源泉。我們仍然生活在經典的影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