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精神並不一定是偉大人物的精神。

李香君出身地位低下,身世已不可考,從小被美麗善良的鴇兒李貞麗當做親生女兒來撫養。複社領袖人物張天如、夏允彝等十分讚揚李香君色藝超群,蘇昆生也是在複社文人聲討阮大铖後堅決離開阮家做了她的教曲師傅的。東林複社黨人組成敢於和魏忠賢閹黨勢力鬥爭的清流文人團社,這樣,它的社會影響也作用到了人來人往的秦淮妓院,自然也就潛移默化地感染了李香君,在她的心中形成了樸素的正義感。所以,當李香君得知“這些妝奩酒席,約費二百餘金,皆出懷寧(阮大铖)之手”,又聽了楊龍友為阮大铖說情的一番詭辯,而侯方域對阮大铖竟生惻隱之心時,她義憤填膺地怒斥:“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铖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官人……徇私廢公,那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裏。”她毅然決然拔簪脫衣唱道:“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這正是華夏幾千年文明史一直倡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的真切體現。

本來侯方域梳櫳李香君隻是出於苦悶,為了排解憂愁而尋歡作樂,雙方隻是在才華和容貌上的互相傾慕。通過“卻奩”一事,李香君給侯方域上了一堂正氣課,使他幡然悔悟。他說:“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隻為這點義氣。”因此,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便牢固地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態度上了,正如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禮教的共同思想基礎上一樣。在這一點上也隻有《紅樓夢》與《桃花扇》交相輝映,其他的兒女風情戲,則要遜色得多。

李香君被卷入南明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既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阮大铖在不得誌時,想靠近複社文人,撈取政治資本。這點韜晦之計被李香君揭穿後,他氣急敗壞,伺機報複。崇禎帝煤山自盡後,他幸災樂禍,“幸遇國家多故,正我輩得意之秋”。馬士英、阮大铖狼狽為奸,擁立福王為帝陰謀得逞。“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阮大铖必然迫害複社人士,也必然對李香君下毒手。他慫恿馬士英強迫李香君嫁魏閹餘孽田仰時說:“當年舊恨重提起,便折花損柳心無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櫳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誰?”當楊龍友為田仰攛掇此事時,李香君以死抗爭,血濺詩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對愛情的忠貞、對奸賊的抗爭兩者有機地聯係在一起。這場鬧劇終由善解人意的李貞麗李代桃僵,楊龍友從中斡旋而蒙混了過去。《卻奩》、《拒媒》、《罵筵》是塑造李香君性格的三場重頭戲。南明弘光皇帝不顧國家安危,一味聲色犬馬、選優演戲。李香君冒名李貞麗被征入宮,馬、阮在內廷審戲時,她故做不會演戲,馬士英指責她“樣樣不會,怎稱名妓”。當得以允許訴述心事時,她控訴道:“拆散夫妻驚魂迸,割開母子鮮血湧,比那流賊還猛。”她指責皇帝“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南明不過是重蹈曆史覆轍而已。她怒斥馬士英、阮大铖奸賊“幹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那是禍國殃民的奸黨亂了朝綱,而“俺青樓皆知敬重”的東林複社卻受到壓製。李香君大義凜然、愛憎分明,她與時代脈搏同起伏,她與亂世風雲共命運,她的個人遭遇是悲慘的,她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

偉大的精神並不一定是偉大人物的精神。

李香君出身地位低下,身世已不可考,從小被美麗善良的鴇兒李貞麗當做親生女兒來撫養。複社領袖人物張天如、夏允彝等十分讚揚李香君色藝超群,蘇昆生也是在複社文人聲討阮大铖後堅決離開阮家做了她的教曲師傅的。東林複社黨人組成敢於和魏忠賢閹黨勢力鬥爭的清流文人團社,這樣,它的社會影響也作用到了人來人往的秦淮妓院,自然也就潛移默化地感染了李香君,在她的心中形成了樸素的正義感。所以,當李香君得知“這些妝奩酒席,約費二百餘金,皆出懷寧(阮大铖)之手”,又聽了楊龍友為阮大铖說情的一番詭辯,而侯方域對阮大铖竟生惻隱之心時,她義憤填膺地怒斥:“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铖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官人……徇私廢公,那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裏。”她毅然決然拔簪脫衣唱道:“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這正是華夏幾千年文明史一直倡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的真切體現。

本來侯方域梳櫳李香君隻是出於苦悶,為了排解憂愁而尋歡作樂,雙方隻是在才華和容貌上的互相傾慕。通過“卻奩”一事,李香君給侯方域上了一堂正氣課,使他幡然悔悟。他說:“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隻為這點義氣。”因此,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便牢固地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態度上了,正如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禮教的共同思想基礎上一樣。在這一點上也隻有《紅樓夢》與《桃花扇》交相輝映,其他的兒女風情戲,則要遜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