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不穀之國家,蠡之國家也,蠡其圖之!”對曰:“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2},不亂民功,不逆天時,五穀睦熟{3},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誌,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製,立斷之事,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強而不剛,德虐之行{3},因以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3},天因人,聖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是故戰勝而不報{3},取地而不反{3},兵勝於外,福生於內,用力甚少而名聲章明,種亦不如蠡也。”王曰:“諾。”令大夫種為之。
①範蠡(lí):越過大夫,字少伯。
②持:保持。盈:滿,這裏指國勢強盛。
③傾:危險。
④節:節製,製約。
⑤與天:順從天道。
⑥與地:效法地道。
⑦天時:指天災。
⑧客:進攻的人為客。
⑨人事:指怨恨、叛亂等。
⑩始:事端。
{1}靡:損害。
{1}卒:最終。
{1}淫佚:放蕩。
{1}貳言:使人產生二心的話。另據韋昭注,貳言,指陰謀、淫佚。
{1}五湖:據韋昭注,即今之太湖。
{1}玩好:珍寶。女樂:歌舞伎。
{1}市:利。
{1}委:交付。管鑰:國庫的鑰匙。屬:托付。
{1}宦:做臣隸。
{2}為一:不偏不倚。一說為一個整體。
{2}不失:不失時機。
{2}究:窮盡。這裏指條件成熟。
{2}自若:自如,順其自然。
{2}度:權衡。
{2}功:農事、紡織一類的事情。
{2}曠:荒廢。
{2}恒製:常規。
{2}須:等待。
{2}時節三樂:限製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娛樂活動。
{3}睦熟:風雨和順,五穀豐收。睦,和。
{3}德:獎賞。虐:懲罰。
{3}刑:法則。
{3}不報:指敵國不能報複。
{3}不反:指得到的土地不被敵國奪回去。
越王勾踐繼承王位後的第三年就想去攻打吳國。範蠡進諫說:“治理國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國家強盛時要設法保持下去;國家將傾覆時要設法轉危為安;平時處理國家政事要得當。”越王問:“要做到這三點該怎麼辦呢?”回答說:“要保持國家強盛就要順從天道,要使國家轉危為安就要順從人道,要妥善地處理國家政事就要順從地道。君王不問我,我不敢說。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聖人順應天時行事,這就叫守時。對方沒有天災,不要主動發動進攻;對方沒有人禍,不要首先挑起事端。現在君王沒有等到國家富強,就要采取過分的舉動;沒有等到國勢強盛,就驕傲起來;沒有辛勞,就誇耀自己的功勞;對方沒有天災,就想發動進攻;對方沒有人禍,就要挑起事端。這樣會違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這樣做,必將危害國家,損害自身。”越王不肯聽。
王曰:“不穀之國家,蠡之國家也,蠡其圖之!”對曰:“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2},不亂民功,不逆天時,五穀睦熟{3},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誌,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製,立斷之事,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強而不剛,德虐之行{3},因以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3},天因人,聖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是故戰勝而不報{3},取地而不反{3},兵勝於外,福生於內,用力甚少而名聲章明,種亦不如蠡也。”王曰:“諾。”令大夫種為之。
①範蠡(lí):越過大夫,字少伯。
②持:保持。盈:滿,這裏指國勢強盛。
③傾:危險。
④節:節製,製約。
⑤與天:順從天道。
⑥與地:效法地道。
⑦天時:指天災。
⑧客:進攻的人為客。
⑨人事:指怨恨、叛亂等。
⑩始:事端。
{1}靡:損害。
{1}卒:最終。
{1}淫佚:放蕩。
{1}貳言:使人產生二心的話。另據韋昭注,貳言,指陰謀、淫佚。
{1}五湖:據韋昭注,即今之太湖。
{1}玩好:珍寶。女樂:歌舞伎。
{1}市:利。
{1}委:交付。管鑰:國庫的鑰匙。屬:托付。
{1}宦:做臣隸。
{2}為一:不偏不倚。一說為一個整體。
{2}不失:不失時機。
{2}究:窮盡。這裏指條件成熟。
{2}自若:自如,順其自然。
{2}度:權衡。
{2}功:農事、紡織一類的事情。
{2}曠:荒廢。
{2}恒製:常規。
{2}須:等待。
{2}時節三樂:限製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娛樂活動。
{3}睦熟:風雨和順,五穀豐收。睦,和。
{3}德:獎賞。虐:懲罰。
{3}刑:法則。
{3}不報:指敵國不能報複。
{3}不反:指得到的土地不被敵國奪回去。
越王勾踐繼承王位後的第三年就想去攻打吳國。範蠡進諫說:“治理國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國家強盛時要設法保持下去;國家將傾覆時要設法轉危為安;平時處理國家政事要得當。”越王問:“要做到這三點該怎麼辦呢?”回答說:“要保持國家強盛就要順從天道,要使國家轉危為安就要順從人道,要妥善地處理國家政事就要順從地道。君王不問我,我不敢說。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聖人順應天時行事,這就叫守時。對方沒有天災,不要主動發動進攻;對方沒有人禍,不要首先挑起事端。現在君王沒有等到國家富強,就要采取過分的舉動;沒有等到國勢強盛,就驕傲起來;沒有辛勞,就誇耀自己的功勞;對方沒有天災,就想發動進攻;對方沒有人禍,就要挑起事端。這樣會違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這樣做,必將危害國家,損害自身。”越王不肯聽。
範蠡又進諫說:“好勇鬥狠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戰爭是解決問題最後的手段。陰謀做不道德的事情,喜歡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別人挑起事端的人,最終反要被人所害。做過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戰爭,決不會有好處。”越王說:“不要再說這些迷惑人心的話了,我已經決定了!”越王果然出兵攻打吳國,在五湖戰役中打了敗仗,退守到會稽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