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納蘭性德的各體作品加以解評,力求較全麵真實地反映納蘭性德的創作成就。在解評時,不僅力求辭達意通,濃淡兼宜,映現境界,而且注重挖掘納蘭作品中直到現在還能引發讀者共鳴的深層意義與永恒的魅力,滿足當代讀者的審美和情感需求。在文本的選擇上,以《通誌堂集》(1979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為主要依據,並參考張草紉箋注的《納蘭詞箋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1版),趙秀亭、馮統一箋校的《納蘭詞箋校》(中華書局2005年7月1版),康奉、李宏、張誌主編的《納蘭成德集》(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斟酌取舍,擇善而從。

在作品的解讀上,除以上各書外,還參考了張秉戍先生編著的《納蘭性德詞新釋集評》(中國書店2001年1月1版),黃天驥先生所著《納蘭性德和他的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1版)等書。這些著作對我們的工作很有啟發和幫助,在此謹向以上各書的編著者表示由衷的感謝。書後附有“納蘭性德年譜簡編”、“納蘭性德著作主要版本”、“納蘭性德研究重要著述”、“《納蘭性德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著重號標注)等參考資料,希望對本書的讀者能有所幫助。

納蘭性德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一位傑出的詩人和詞人,解讀他的作品,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情感體驗和審美享受。但因我們水平所限,本書在選目、注釋、解評等方麵隻是一家之見,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舛誤,希望讀者朋友能夠給予批評指正。

寇宗基張政雨布莉華

2008年8月

本書精選納蘭性德的各體作品加以解評,力求較全麵真實地反映納蘭性德的創作成就。在解評時,不僅力求辭達意通,濃淡兼宜,映現境界,而且注重挖掘納蘭作品中直到現在還能引發讀者共鳴的深層意義與永恒的魅力,滿足當代讀者的審美和情感需求。在文本的選擇上,以《通誌堂集》(1979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為主要依據,並參考張草紉箋注的《納蘭詞箋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1版),趙秀亭、馮統一箋校的《納蘭詞箋校》(中華書局2005年7月1版),康奉、李宏、張誌主編的《納蘭成德集》(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斟酌取舍,擇善而從。

在作品的解讀上,除以上各書外,還參考了張秉戍先生編著的《納蘭性德詞新釋集評》(中國書店2001年1月1版),黃天驥先生所著《納蘭性德和他的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1版)等書。這些著作對我們的工作很有啟發和幫助,在此謹向以上各書的編著者表示由衷的感謝。書後附有“納蘭性德年譜簡編”、“納蘭性德著作主要版本”、“納蘭性德研究重要著述”、“《納蘭性德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著重號標注)等參考資料,希望對本書的讀者能有所幫助。

納蘭性德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一位傑出的詩人和詞人,解讀他的作品,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情感體驗和審美享受。但因我們水平所限,本書在選目、注釋、解評等方麵隻是一家之見,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舛誤,希望讀者朋友能夠給予批評指正。

寇宗基張政雨布莉華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