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集》原詩文以《全唐詩》、《全唐文》為底本,選擇了一百多首(篇)。遇有異文,參考中華書局《白居易集》及《白氏長慶集》等,擇善而從。並在解評中注明“一作×”,供讀者抉擇。對諸本中出現的不同字詞,據本人的認同,擇其一而從之,恕不一一注明。
白居易詩文,據詩人臨終前一年即會昌五年(845)所寫《白氏集後記》自雲:“白氏前著《長慶集》五十卷,元微之為序;後集二十卷,自為序;今又續後集五卷,自為記。前後七十五卷,詩筆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雖罹兵燹(xiǎn),有所散佚,但絕大多數保存下來、流傳至今。宋紹興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是今存最早的白集刻本,文學古籍刊行社有影印本;商務印書館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白居易集箋校》本。
對於白居易的詩文,其好友元稹給予全麵評價:“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長。樂天之長,可以為多矣。夫以諷諭之詩長於激,閑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五字律詩百言而上長於贍,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長於情;賦讚、箴戒之類長於當,碑記、敘事、製詔長於實,啟奏、表狀長於直,書檄、詞策、剖判長於盡。總而言之,不亦多乎哉!”(《白氏長慶集·序》)而明胡應麟《題白樂天集》則高度讚歎“唐詩文至樂天,自別是一番境界、一種風流……”。
本集從白居易三千多詩筆中精選,主要是依據《中國家庭基本藏書》中“名家選集卷”編纂要求和讀者對象,既考慮到思想性,又考慮到藝術性;既注意到提高,又照顧到普及。“題解”盡量交代清寫作時間、地點、背景、意圖等。“新解”、“新評”極力打破偏頗、狹隘觀點的束縛和長期禁錮的桎梏;為彌補因思枯辭竭帶來的重複,解評中針對性地吸納引述了曆代名家三百餘種著作文筆中評騭每首(篇)詩文的詩論、文論點評名段、名句及字詞。
為方便讀者,末附“白居易年譜簡編”、“白居易著作主要版本”、“白居易研究主要著述”及“《白居易集》名言警句”(在正文中用著重號標出)。
同過去白詩選本相比,本集中很大一部分是新選入的。“新選”、“新解”、“新評”,失當之處,尚祈方家、師長、朋儕教正。
孫安邦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