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七年甲子(1084),二十九歲
十二月,司馬光等修成《資治通鑒》。
是年,獻《汴都賦》為宋神宗所賞識。
元豐八年乙醜(1085),三十歲
三月,神宗死,子趙煦繼位,是為哲宗。太皇太後高氏權同聽政,不久漸改熙寧新法。
五月,司馬光為門下侍郎。
宋哲宗元硏元年丙寅(1086),三十一歲
閏二月,以司馬光為相。四月,王安石死。
九月,司馬光死。
十月,改封孔子為奉聖公。
十一月,立經義、詞賦兩科,試進士。
是年,詔齊、廬、宿、常諸州各置教授一員。
元硏二年丁卯(1087),三十二歲
出為廬州教授。
四月,複置賢良方正等科。
元硏四年己巳(1089),三十四歲
由廬州教授將赴荊州時留別,作〔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元硏七年壬申(1092),三十七歲
之前數年在荊州。
元硏八年癸酉(1093),三十八歲
九月,太皇太後高氏死,哲宗親政。
奉詔知溧水縣(今屬江蘇),政績頗著。
元硏九年、紹聖元年甲戌(1094),三十九歲
四月,改元紹聖。漸複熙寧新法。詔用新黨被貶諸人,責降元舊黨。
罷十科取士法。作〔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紹聖三年丙子(1096),四十一歲
在溧水任,作《插竹亭記》。
紹聖四年丁醜(1097),四十二歲
二月,再貶元舊黨。
還為國子主簿,在此數年。
鹹陽人段義上玉璽。
紹聖五年、元符元年戊寅(1098),四十三歲
六月,改元元符。
六月十八日,召對崇政殿,重理《汴都賦》,除秘書省正字。
元符三年庚辰(1100),四十五歲
正月,哲宗死,弟趙佶嗣位,是為徽宗,皇太後向氏權同聽政。漸收召責元舊黨。
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辛巳(1101),四十六歲
是年,以修宮觀,令蘇州、湖州采太湖石,開之後花石綱先聲。
範純仁、蘇軾、秦觀、陳師道先後死於是年。
遷校書郎。
崇寧元年壬午(1102),四十七歲
正月,河東太原等處地震。
五月,複貶奪元舊黨。
七月,焚元舊法。
九月,立元奸黨碑。
十二月,禁元學術。
崇寧二年癸未(1103),四十八歲
四月,銷毀元舊黨人文學。
崇寧三年甲申(1104),四十九歲
六月,置書、畫、算三學。
十一月,罷貢舉,取士悉由學校。
十二月,複改封孔子為衍聖公。
崇寧四年乙酉(1105),五十歲
八月,置大晟府。
是歲,置應奉局於蘇州,總花石綱事。
文學家黃庭堅死。
崇寧五年丙戌(1106),五十一歲
正月,以“星變”大赦元黨人。又罷書、畫、算、醫四學。
宋徽宗大觀元年丁亥(1107),五十二歲
三月,立八行取士法。
元豐七年甲子(1084),二十九歲
十二月,司馬光等修成《資治通鑒》。
是年,獻《汴都賦》為宋神宗所賞識。
元豐八年乙醜(1085),三十歲
三月,神宗死,子趙煦繼位,是為哲宗。太皇太後高氏權同聽政,不久漸改熙寧新法。
五月,司馬光為門下侍郎。
宋哲宗元硏元年丙寅(1086),三十一歲
閏二月,以司馬光為相。四月,王安石死。
九月,司馬光死。
十月,改封孔子為奉聖公。
十一月,立經義、詞賦兩科,試進士。
是年,詔齊、廬、宿、常諸州各置教授一員。
元硏二年丁卯(1087),三十二歲
出為廬州教授。
四月,複置賢良方正等科。
元硏四年己巳(1089),三十四歲
由廬州教授將赴荊州時留別,作〔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元硏七年壬申(1092),三十七歲
之前數年在荊州。
元硏八年癸酉(1093),三十八歲
九月,太皇太後高氏死,哲宗親政。
奉詔知溧水縣(今屬江蘇),政績頗著。
元硏九年、紹聖元年甲戌(1094),三十九歲
四月,改元紹聖。漸複熙寧新法。詔用新黨被貶諸人,責降元舊黨。
罷十科取士法。作〔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紹聖三年丙子(1096),四十一歲
在溧水任,作《插竹亭記》。
紹聖四年丁醜(1097),四十二歲
二月,再貶元舊黨。
還為國子主簿,在此數年。
鹹陽人段義上玉璽。
紹聖五年、元符元年戊寅(1098),四十三歲
六月,改元元符。
六月十八日,召對崇政殿,重理《汴都賦》,除秘書省正字。
元符三年庚辰(1100),四十五歲
正月,哲宗死,弟趙佶嗣位,是為徽宗,皇太後向氏權同聽政。漸收召責元舊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