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多日,一部飽含著我們辛勤汗水的果實——《張晉詩集》點校本,終於告成。
時值深秋,窗外樹葉已漸漸泛黃,瑟瑟的秋風仿佛在提醒我:事不宜遲,母校山西大學誕辰110年在即,盡快把手中的這一果實呈現出來吧。
帶著一份急切的心情,我匆匆地尋到劉毓慶先生新遷的高層住所,請他為本書題寫了書名。毓慶兄是我敬慕的學長,他不僅學識超群,更懷有一份對炎黃文脈相傳的責任感,相形之下,我自愧不如。今向他索寫書名,不僅為本書飾表,似乎也給我了一種“珠玉在側”的暗示,時時鞭策我虛懷前行。這“張晉詩集”四字,赫然在目,那意度沉雄中透出幾分秀逸之氣的墨跡,頗有幾分我們的恩師姚奠中先生的風範,無疑為本書增添了幾多古雅的色彩和審美意趣。毓慶兄之手澤,亦如古書之芸簽縹帶,可觀賞,可品讀,別有一種詩思蕩漾在心間。在此,我謹向毓慶兄表達由衷謝意。
在本書的點校整理工作中,我的好友魏曉紅和學生李潔與我攜手共勉,克服了工作中所遇到的諸多困難,付出了寶貴的時間和心血。因校勘本存在不少生僻字,我們不易或無法將它們輸入電子文本中,曉紅為此不辭辛苦,一趟趟地求諸深諳計算機造字一道的行家幫忙,使問題得到解決;李潔同學也不負重望,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地校對書稿,保證了本書的校對質量。“詠史百篇新樂府,嚴肅字字搖清秋。”這是前人對張晉詩歌的讚美之辭,而其中“字字嚴肅”四字也正可以說明曉紅和李潔二人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那種一絲不苟精神,今藉此詩句略抒己見,表達我對她們的感激之情。
母校山西大學誕辰110慶典的鍾聲即將響起,《張晉詩集》便是我們向母校奉上的一份禮物,雖談不上厚重,卻情意濃濃。
庚寅年秋末再琴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