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蘊秋:遲來的葬禮(1 / 2)

1945年6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崔蘊秋在前線英勇犧牲。

崔蘊秋的女兒當時是6歲,她清楚地記得父親將她塞到橋梁涵洞裏,再翻身上馬,舞刀喊殺,帶領中國軍隊衝進戰火硝煙之中,就再也沒有回來。日軍的炮彈追著崔蘊秋的戰馬打,其屍骨都被侵華日軍的炮火炸飛,化做祖國壯麗江山的一部分。

1945年至今,66年過去了。河南省封丘縣北崔莊鄉政府決定:“給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原國民革命軍上校軍官崔蘊秋樹碑立傳。”

在立碑儀式的那天,整個村莊的鄉裏鄉親都來參加給抗日將士樹碑立傳的活動。

當年,該村有37位青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投身抗日戰爭最前線。在抗日戰爭前線犧牲了35人,隻有2人負傷回家。然而,在一段時間裏,凡曾參加國軍的,都成了“殘渣餘孽”。66年過去了,平反昭雪雖遲,但還是來了。

崔蘊秋的後人還請了戲班子,不分晝夜,聯誼演出數天大戲。我采訪了演員們,濃妝豔抹的她們說:“有20多種折子戲。有《四郎探母》、《打漁殺家》,有河南豫劇,有陝西的秦腔。”

我說:“‘文革’時,有八個樣板戲。沒有想到你們的節目這麼豐富。”

演員說:“很簡單,我們在卡拉OK一唱,就是百十首。掙錢兒的事情誰不幹哩?”

我說:“這個村子,在抗日戰爭時期上前線犧牲35人,何不演出《盧溝橋事變參軍記》,紀念這些犧牲的軍人?”

演員們說:“70多年了,誰能想起他們來?再說,誰寫劇本哩?”

我問鄉親們:“是看戲好?還是在家看電視好?”他們居然回答:“看戲好!”

筆者以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人。中國軍人犧牲380萬人。抗日戰爭勝利66年了,各地如果再不為犧牲的英烈們樹碑立傳的話,恐怕,人們將永遠地忘卻他們了。而且,不但為犧牲的軍官樹碑立傳,犧牲的士兵也是光榮的。以崔蘊秋上校的家鄉河南封丘北崔莊村為例,抗日戰爭中,光榮犧牲35人,傷殘回到封丘北崔莊村的寥寥無幾。而且,新中國成立後,備受欺淩,牽連家屬,栽贓誣陷,一言難盡。人格尊嚴,消耗殆盡。

我是建議,向美國學習,隻要是為了國家作戰,犧牲的陣亡將士的名字都應該上V字牆。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落下。上校光榮,下士軍銜的士兵也光榮。

一個民族如若沒有一點精神,沒有一點榜樣,沒有一點念想,沒有一點悲壯,沒有一點寄托,沒有一點信仰,沒有一點傳承,沒有一點榮譽……那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會有希望嗎?

一個士兵他會想:我是風中的草芥,還是有國家榮譽的英豪?

再有戰爭,軍人是想衝鋒陷陣呢?還是思苟且偷生呢?

順便向各位尊敬的讀者彙報,在為二十九軍崔蘊秋營長的立碑儀式上,鄉政府的領導還讓我講話。我也不客氣,就上去講了。我說:

1945年6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崔蘊秋在前線英勇犧牲。

崔蘊秋的女兒當時是6歲,她清楚地記得父親將她塞到橋梁涵洞裏,再翻身上馬,舞刀喊殺,帶領中國軍隊衝進戰火硝煙之中,就再也沒有回來。日軍的炮彈追著崔蘊秋的戰馬打,其屍骨都被侵華日軍的炮火炸飛,化做祖國壯麗江山的一部分。

1945年至今,66年過去了。河南省封丘縣北崔莊鄉政府決定:“給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原國民革命軍上校軍官崔蘊秋樹碑立傳。”

在立碑儀式的那天,整個村莊的鄉裏鄉親都來參加給抗日將士樹碑立傳的活動。

當年,該村有37位青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投身抗日戰爭最前線。在抗日戰爭前線犧牲了35人,隻有2人負傷回家。然而,在一段時間裏,凡曾參加國軍的,都成了“殘渣餘孽”。66年過去了,平反昭雪雖遲,但還是來了。

崔蘊秋的後人還請了戲班子,不分晝夜,聯誼演出數天大戲。我采訪了演員們,濃妝豔抹的她們說:“有20多種折子戲。有《四郎探母》、《打漁殺家》,有河南豫劇,有陝西的秦腔。”

我說:“‘文革’時,有八個樣板戲。沒有想到你們的節目這麼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