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看的不由暗暗點頭,覺得這書生對法力的運用不慍不火,甚是了得。當下又與自家想比較。想自家六歲起跟隨劉老神仙,十三歲達先天境界;如今二十三歲已修得子午神功第三重,達到先天大成,與那天靈之體的修者相比速度也幾不相差,可謂是勇猛精進,但就是少了這一份舉重若輕的出塵之意。幾時修得此份意境,當是那先天大圓滿,子午神功第四重之時。思慮及此,當下站起身來,對著那書生就是深深一拜。
“居士這是為何,如此大禮,小生受之不起。”說著那書生趕緊扶起溯源。但溯源退後兩步,又是深深一拜,如此拜了三拜方才起身。看著那書生,說道:“我此三拜非為拜謝書生,實為拜書生所顯化之道。”那書生聽的一愣,不甚明了,但也隱隱猜得那居士說的是自家剛才顯露出的一手法術。當下也不多說,手一揮,又是兩個茶杯憑空生成落在桌上。這次溯源看的仔細,那書生揮手之際,空中自有一股陰寒之靈氣凝聚而來,手落時,靈氣已顯化成茶杯。書生再次請溯源落座,自己雙手執茶壺,倒水入兩茶杯七分滿。放茶壺,雙手又執茶杯與溯源桌麵,言道:“居士請先飲一杯寒泉水。”接著自己又是雙手托起一茶杯,遙敬溯源。當先把自家杯中茶水飲下,隻留茶根(水根)於杯中,再以杯示客。
此一番舉動直如行雲流水,看的人賞心悅目。溯源隻覺與其見麵時的戒心早已消散的無影無蹤,心中好感大起。知自家未中任何妖邪法術。“茶道。”雖壺中僅是井中冷水,無一絲茶葉,然茶之道顯已融入書生骨子裏,那一份禮節,那一份尊重,那一份優雅舉止。雖不是法術然其所達之效遠勝法術,此術名為道,茶道,用茶之道。難怪古之大能修士要行走四方,行那煉心之道。原來煉心不光是煉得一顆堅定向道之心,還要煉得一顆感悟大道之心。麵前這書生論道法未必就比得自己強得了多少,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自自然然與周圍環境,氣息融為一體,深合大道韻味。合天心,體道意,想起自己在傳度受祿時,發的那一句“與道同全”此時想來,另有一番深意。起身又是對書生拜了拜。或許在書生看來,這些隻是日常的行為舉止,但對溯源,無異於打開一扇通往大道的大門。當下飲下那一杯茶水。自這一杯茶水下肚後,溯源方覺自己真的有了一顆道心,成了一名道人。
兩人連飲茶水數杯,一時誰都不願先開口說話,似乎怕破壞了這安靜祥和的氣氛。最後還是那書生先開了口。“唉,這事還要從一年前說起。一年前,我上京趕考,然放心不下家裏那雙目失明的八十老母,就把他托付給我那結拜義兄周屠。”“可是後院那周大官人?”“正是那周大官人。哦,說了這麼久,在下蔣生,不敢請問居士姓名”。“貧道俗家姓名張溯源,蔣先生稱呼溯源即可。”“原來是溯源居士,居士請聽生慢慢道來。”“咯咯咯”這時,就聽有雞鳴聲傳來。“不成想天這般快就要亮了。家母就快要早起,這——。”“蔣先生自去照顧伯母就是,在下先出門支會走那周家夫婦。”“多謝溯源居士,隻是請居士勿要將遇到區區的事情告知那周家夫婦。”“蔣先生放心,在將事情了解清楚之前在下定不會多言。”溯源說完拱手向蔣生告別,又是一個起跳,越牆而走。“緣何有門不走,非要效那梁上君子之行。”“咳、呃”身在半空的溯源聽到那蔣生從地下傳來的話語,一聲咳嗽,氣息一亂,險些摔了下來。心中想到,這蔣生一口毒舌堪比那長舌女鬼,不,比那長舌毒婦還要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