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時,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來對付他們,因為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愛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將有嫉妒心的人當作普通人來看待,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與其費盡心思去琢磨,不如來個“無為而治”,落得個“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
2.采取妥協和退讓的必要策略
大智若愚,難得糊塗。
孔子曾說: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謙。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策略,事實是,當一個人在鮮花與掌聲中時,更需謙虛、謹慎,這不僅防備被嫉妒,而且能從根本上調整自己。
以愛化恨,以讓抑爭。
以愛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嫉妒者,從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說,“恨是離心藥,愛是膠合劑”。因此,當你遇人嫉妒時,如果能夠以德報怨,用愛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會化解了。
以有原則的忍讓來抑製無原則的爭鬥,這是根治雙向嫉妒和多向嫉妒的關鍵之舉。如果嫉妒者向你發出挑戰,你不但不迎戰,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則的適度忍讓來求大同存小異,或是求大同存大異,都不失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3.說服、鼓勵的對策
有些嫉妒是因誤會而產生時,就需要進行說服和交流。否則,誤會越來越深,以致嚴重幹擾和破壞人際關係的正常交往。在說服時要注意心平氣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說服的準備。
對嫉妒者還要采取鼓勵的態度。因為嫉妒者是在處於劣勢時才產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的,雖表麵氣壯如牛,但內心是空虛的,且隱含著一種悲觀情緒。所以對嫉妒者采取鼓勵的態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觀地分析他的長處,強化他的信心,轉變他的錯誤想法,而且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嫉妒者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幫助,使嫉妒轉向公平競爭。
看來贏得嫉妒者的心,比和他作正麵的鬥爭更為有效。
以柔克剛弱勝強
中國知識分子一向篤信“兩強相爭勇者勝,兩勇相爭智者勝”的名言。而這句名言也的確堪稱經典,直到今天仍被人們頻頻提到,視為法寶。而所謂的智者,應該就是能夠善於綿裏藏針,以柔克剛者。當然,這樣的人都會首先有副好脾氣——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煉的。
孫子兵法中有一招叫“以柔克剛”,講的是要想製服一個大發脾氣的人,再沒有比“低聲下氣”更好的了。對方愈是發怒,我方愈應鎮定溫和,愈是緊張的場合,愈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唯其如此,才能發覺對方因興奮過度而顯出的種種弱點,進而攻破他,說服他。
同事之間,與公與私都不會有天大的原則性衝突,即使有矛盾、有爭異也純屬正常,完全沒必要爭個臉紅脖子粗,吵個徹底撕破臉皮,脾氣人人都有,卻並非人人都去胡亂發,這不僅是個修養的問題,甚至還是個智商高低的問題。聰明的人不僅深知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解決問題方式,而且可以根據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發脾氣的情形來測定這個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綿裏藏針,以柔克剛往往是他們既避免爭吵,又達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威望甚至超過華盛頓。至今美國人民仍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圓滑的政治家、外交家。談到如何控製脾氣,以柔克剛,富蘭克林是這樣表白的:
“我立下了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在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為然的事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麵,而我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
“我一開始采用這套方法時,確實覺得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愈變愈容易,成為我的習慣了。也許50年以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我在正直品性支持下的這個習慣,使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時,能得到同胞的重視,並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能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因為我並不善於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了。”
如果把富蘭克林的話用在辦公室裏、生意場上、同事之間又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