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頸本有一條大血脈,換作常人,已是致命重傷。毛無邪多虧野獸邪毒送了一身硬皮,又氣運全身,利刃難傷,保住一命。他應變奇快,大喝一聲,揮臂橫掃,卻擊中一根樹枝,那人從兩根樹枝間穿過,隱身密林,不見蹤影。
毛無邪又驚又怒,闖蕩江湖多年,在全神戒備之下,一個照麵便險些被人取去性命,還是第一次。以他此時的功力,縱然麵對文昌、陳不凡與丁大師等絕世高手,也能支持十餘招不敗,卜半夏也算頂尖人物,縱然偷襲,也絕不能如狼牙山頂時一招製住他。這個高手,究竟是何方神聖,如此厲害?
思緒間,那人又掩至毛無邪身前,相距不足一尺。毛無邪見如此近身,拳掌已無威力,連忙倒退兩步,雙臂交錯揮舞,不料背脊“碰”的一聲,撞上了樹幹。那人趁敵手愣神,匕首閃電刺出,直取毛無邪張開的嘴巴。毛無邪刀槍不入,他在第一招失利已然知曉,這次專找柔弱之處下手。
電光火石間,毛無邪膝蓋急提,一腳踢出,逼得對方不得不退。這“彈腿”極為迅捷,聚力腳尖,急速屈伸,防不勝防,威力非同小可,但因另一名目“撩陰腿”,武林高手大多不屑使用,以防自墜威名。毛無邪如今半人半獸,又一門心思報仇,什麼招式厲害便用什麼招式,這斷子絕孫的“撩陰腿”自是首選。
那人也當真了得,後退之際,手腕一抖,匕首脫手,飛刺毛無邪左眼。但這彈指間的遲緩,毛無邪已閃身避過。匕首“奪”的一聲,鋒刃全沒入了樹幹。
“休走!”毛無邪運上“音波功”一聲斷喝,那人為音波所擾,略為遲緩,毛無邪雙掌揮舞,勁風已將他全身罩住。若是在別的地方,此時身法凝滯,隻能硬拚,若一味閃避,必受掌傷。然而這密林之中,卻不同別處,那人左一扭,右一繞,從兩棵樹間安然脫身。毛無邪如山重掌,全擊在樹幹上,隻聽聲如雷鳴,兩棵海碗粗的大樹應聲折斷。
那人絲毫未將毛無邪剛猛霸道的掌力放在心上,身形變幻無方,時而在樹上,時而在樹下,身材高大卻輕靈有若猿猴,一不留神便倏忽欺近,交換個一招半式。雖無匕首在手,那人拳掌功力也厲害之極,相隔不過兩三寸,也能發拳猛擊,力道大得出奇,顯是將內勁聚為一點,同時相應肌肉收緊,拳掌瞬間由靜而至極速,深得內外家拳法精要,專用於近身肉搏,竟有如斯可怕的威力。
這番打鬥,又與鍾劍聖超凡入聖的劍氣劍芒全然不同。毛無邪抖擻精神,倚仗刀槍不入的護體神功,見招拆招,卻始終奈何不得那人。“音波功”雖能令其身法稍緩,卻依然難以捕捉其蹤跡。變成半人獸以來,毛無邪自覺應變較以前快得多,且因不穿上衣,稍有風聲,汗毛立即感應得到,可就算如此,接連鬥了上百招,他卻始終連衣角都撈不到對方半點。身上前前後後中了十餘記拳掌,雖未受傷,也痛徹心肺。
如此隻挨打而還不了手,毛無邪心知終會因疼痛而出手遲緩,若眼睛這類柔弱部位不慎中招,立即便敗陣身死。接了這百餘招,他發覺對方武功雖高,但也未必在自己之上,隻是極會利用叢林地形與樹木,占盡地利。輕功步法中本有“梅花樁”、“八卦步”之類,習練者在木樁間不住穿梭,身法靈巧,近戰中難以捉摸,這位高手卻將這門練功法子應用於密林打鬥,且推陳出新,不僅在地麵身若遊龍,還在樹上如履平地,借助山藤,更加高深莫測。
既如此,便有辦法!毛無邪不動聲色,繼續凝神接招,閃避擋架,追擊進攻,暗中卻使了陰勁,將身邊的大樹一棵一棵震斷,卻維持原貌不倒。打到後來,那人躍上樹,或扯藤條借力時,往往大樹立即倒下,一時弄得手忙腳亂。毛無邪趁機步步進逼,終於再次用掌風將其罩住。而這時,兩人身周丈餘的樹木盡數震倒,那高手再也無法借地形之利走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