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組網模式

傳輸網的網絡拓撲結構主要有:星形、環形、鏈形、樹形等,葫蘆島聯通主要采用環形和鏈形組網方式,一般是環帶鏈,這樣的好處是:環形網能實現完整的自愈保護功能,同時,由於個別節點所處位置較遠,重要性不是很大,從節省投資的方麵考慮,建有少量的鏈形網,缺點是不能實現保護。

市區內傳輸網沒有分層管理,市區所屬的4個環相互獨立,環上各點地位平等,業務集中上下於老局。

3.本地傳輸網出現的新形勢

3.1無線基站通信對電路的需求增加

聯通公司經營G網和C網兩種製式的蜂窩移動電話業務,對電路的需求量是僅支持一種移動電話業務的兩倍,同時,隨著無線移動帶寬的提高,每個移動基站需要的帶寬一般為2~5個;數據業務的迅速發展,也對電路數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葫蘆島聯通數據的寬帶業務(2M以上)是單獨組網的,因為它需要的是千兆、百兆網,目前的傳輸是無法正常滿足的。目前數據寬帶接入的用戶需求正迅速增加,成為聯通業務收入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3.3非集中型業務與日俱增

所謂集中型業務,即業務出口集中於一個中心站,環或鏈上各點與該站有業務,而其他各點之間沒有上下支路的業務。相反,如果業務出口並不單單局限於某個中心站,我們就稱其為非集中型業務。由於C網和G網分別設在新老兩個交換局,所以同環業務、環上同點業務一般要在兩個局上下。另一方麵,數據業務、出租業務的增多,也對非集中型業務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4.現有網絡存在的弊端

4.1低速率環上節點較多,容量接近飽和

如前所述,近三年各業務部門對電路的需求量會很大,而155環上的電路最多是63個,如果環上節點較多,對電路的需求就會較大,而環上容量是固定的,根本無法滿足需要。葫蘆島聯通市區內有三個155環,環上節點最多達24個,最少的為13個。而根據專家分析,一般市區環上節點數不應超過10個,郊區及野外環上的節點數不應超過20個。否則在近期就會出現容量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環上節點數過多,還可能會出現時鍾跟蹤方麵的問題。因為各站SDH的時鍾要始終跟蹤前一個站的時鍾,而如果節點過多,加之個別站時鍾精度不準,時鍾就會偏離基準時鍾,造成後麵各站出現頻繁的指針調整,個別情況還會造成無線基站周期性的停起,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4.2環間業務互通費時費力,增加障礙點

環間業務的做法是在中心局或彙接局DDF上通過2M(或其他速率)跳線做物理上的人工跳接。由於轉接時需要人工作線,工期拖長;同時DDF架、跳線還占用了寶貴的機房資源。另外,轉接節點增加還會增加障礙點,因DDF頭的鬆動、短路、斷路造成的誤碼、不通、單通等故障時有發生。

4.3傳輸層麵不明顯,電路調度不靈活,不易管理

由於市區傳輸組網未分層麵,隻有老局一個彙接點,造成老局內跳線過多;不能在其他站實現業務的就近彙聚;不能靈活的擴容,一旦容量不夠,就必須全環升級,不能保持傳輸網的相對穩定。

4.4不能為寬帶業務提供傳輸平台

由於SDH現有設備的限製,缺少數據業務所需的接口,不能提供以太網設備的就近接入,無法提供2M以上的寬帶接入業務,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多業務需求。

4.5數據獨立組城域網的缺點

數據獨立組網需占用大量的骨幹光纖資源,同時,缺乏迅速有效的保護及恢複能力,不能提供有可靠質量保證的IP業務,即使能實現環路保護,它的保護時間也遠遠大於SDH的50ms。其次,SDH具有豐富的通道開銷,用於及時準確的網絡監控,網管功能十分強大,而數據城域網則不具備該功能,網絡故障不能及時反饋、排除。再次,數據單獨組網,單獨維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一定的浪費。

5.組網方案的改進意見

5.1傳輸網采用分層管理方式

根據葫蘆島城市規模,可以把本地傳輸網分成核心彙聚層、邊緣接入層、用戶接入層三個層麵。我們可以把電路需求量大、電路種類多、機房條件好、業務發展潛力大、輻射其他基站及POP點(數據業務接入點)方便的節點作為彙聚點,由其組成一個2.5G的核心彙聚層。我們把一般的基站、POP點到核心彙聚點的傳輸係統稱為邊緣接入層。它一般是由10~30個SDH網元組成的自愈環或無保護鏈。用戶接入層一般是指POP點到用戶端的接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