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站和代理站之間的通信有檢索(get)、設置(t)和陷阱(trap)3種基本類型。通過檢索,管理站可以獲取代理維護的MIB數據;通過設置,管理站可以修改代理維護的MIB數據,從而實現對設備的控製和配置;代理通過陷阱可以主動向管理站報告特定的事件。在SNMPv2中還增加了管理站之間的通知(inform)機製。SNMP通信協議規定了進行上述通信時的報文格式和流程。
2.3流量數據采集的實現
本係統以MIB-II為基礎,通過查詢和處理MIB-II數據來實現網絡的管理和維護。係統功能利用Java語言實現,Java語言具有可移植性、分布式、麵向對象、高性能以及安全性強等諸多優勢,為係統實現的先進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MIB-II中共有11個組,每個組中的數據分別與網絡管理的5個功能相對應,下麵介紹本係統中使用的一些關鍵數據。
(1)if Speed:傳輸速率,單位為位brs。
(2)if ln Octets:在接口上收到的總字節數。
(3)if ln UcastPkts:發送到高層協議上的unicast(單點發送)包的總數目。
(4)if ln NUcastPkts:發送到高層協議上的廣播br多點發送包的總數目。
(5)if ln Discards:由於資源緊張導致丟棄的包的數目。如果一個接口的包丟棄率較高,則表示該設備存在擁塞問題。
(6)if ln Errors:由於出錯而導致丟棄的接收包的數目。錯誤率較高時表示存在接收器問題或壞線路問題。
(7)if Out Octets:從該接口上發送的字節總數。
(8)if Out UcastPkts:請求傳輸到一個子網單點廣播地址包的總數(包括發送的包和丟棄的包)。
(9)if Out NUcastPkts:請求發送的廣播多點發送包的總數(包括發送的包和丟棄的包)。
(10)if Out Discards:由於資源局限而導致丟棄的發出包的總數。高丟包率表示需要為該接口分配更多的緩衝區空間。
(11)if Out Errors:由於出錯而導致丟棄的發出包的總數目。高錯誤率表示存在硬件問題。
(12)if Admin Status:用於配置接口的狀態。
(13)if Oper Status:提供接口的當前工作狀態。
根據以上信息,可計算出所需的各種網絡流量相關數據。
3.係統結構和功能
3.1係統體係結構
隨著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的普及,I已成為目前信息交互的一種主流載體。傳統的基於客戶br服務器(CbrS)體係結構的應用模式由於其在部署簡易性、可維護性、可伸縮性、安全性、開發重用性等諸多方麵存在的弊端,已逐漸被基於Web的瀏覽器br服務器(BbrS)體係結構的應用模式所取代。目前基於BbrS體係結構的係統構建模型主要有SUN公司的J2EE和Microsoft公司的.兩種架構。其中J2EE模型以其平台無關性、快速、安全及擴展性強的獨特優勢,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基於上述的原因,本係統基於J2EE模型構建,係統體係結構。
係統體係結構整個網絡流量監控係統架構於SNMP模式的管理者和代理結構之上。網絡流量監控係統和管理進程的交互通過Java SNMP協議編程實現。網絡流量監控係統與數據庫服務器通過Java的數據庫接口ODBC-JDBC進行交互,將通過SNMP采集到的流量相關數據經分析、整理後寫入數據庫。客戶端用戶通過瀏覽器將流量查詢請求以HTTP形式發送至J2EE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接受請求後調用相應的Java Servlet程序,通過ODBC-JDBC接口讀取數據庫中相關信息,生成網絡流量圖表、曲線,通過HTTP協議以HTML形式返還查詢結果。3.2係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