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費用的確認作出時間上的大致區分,而權責發生製原則則規定了具體在什麼時點上確認費用。企業會計製度規定,凡是當期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當期的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支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費用。

(三)配比原則。按照配比原則,為產生當期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應當確認為該期的費用。配比原則的基本含義在於,當收入已經實現時,某些資產(如物料用品)已被消耗,或已被出售(如商品),以及勞務已經提供(如專設的銷售部門人員提供的勞務),已被耗用的這些資產和勞務的成本,應當在確認有關收入的期間予以確認。如果收入要到未來期間實現,相應的費用應遞延分配於未來的實際受益期間。因此,費用的確認,要根據費用與收入的相關程度,確定哪些資產耗費或負債的增加應從本期收入中扣減。

會計主體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的定義和相互關係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一般來說,法律主體(法人)必然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法人)。

(1)會計主可以是具備法人資格的(2)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現行會計處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上的,否則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

費用、成本的定義及相互關係

成本:生產某一產品所耗費的全部費用。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與成本的關係

1、費用與成本之間的相互關係。一方麵,費用與成本之間存在著密切聯係,兩者都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源耗費或價值犧牲,都意味著企業的資源流出或資金支出。一定時期發生的費用是成本的基礎和前提,無費用則無成本;另一方麵,費用與成本也有區別,費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為獲得經濟利益而發生的資金耗費;而成本則是指歸集到特定成本計算對象上的生產費用,其資金耗費已歸集於特定受益對象。因此,成本是對象化了的費用,它是以費用為基礎形成的。而與成本相對的費用,則是非對象化的期間支出。此外,費用以當期實際支出作為計算的標準,它與一定的會計期間相聯係,而成本與一定數量及種類的產品相聯係。2、成本與費用同產品和收入相聯係。取得收入並獲利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收入的取得是以企業墊付資金,耗費一定的人、財、物和獲得產品為前提條件,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各種耗費是為了取得產品和收入而付出的代價。對象化費用形成的生產成本,同一定期間的收入也存在著一定聯係,企業的產品成本經過產品銷售而首先獲得補償。3、費用和成本與企業支出不能等同。費用及成本是企業為了獲得收入而預先作出的一種資金墊付,它通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得到收回,從而又投入到資金循環之中;而支出則不同,它代表企業的一種現金性質的流出,其中一部分可能得到了收回,而另一部分則可能流出企業。支出不僅包括了補償性費用,也包括了非補償性費用。

借貸記賬法下發生額平衡法與餘額平衡法的試算平衡方法、原理及各自優缺點

所謂試算平衡,就是根據資產和權益之間的平穩關係來檢查各類賬戶的記錄是否正確。在借貸記賬法下,按照"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記賬,就使得根據每一項經濟業務所編製的會計分錄,借貸兩方的發生額必然是相等的;將一定時期內(如一個月)反映全部經濟業務的所有會計分錄,都記入有關賬戶後,所有賬戶的借方本期發生額合計數與貸方本期發生額合計數也必然是相等的;與此相聯係,所有賬戶的借方期末餘額合計數與貸方期末餘額合計數也必然是相等的。

上述表明,無論是"發生額平衡",還是"餘額平衡";都是依據資產等於權益的平衡原理及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推導出來的。然而,在記賬過程中,如果發生錯誤,就可能使借貸金額出現不平衡。如果借貸不平衡,則不僅使賬戶記錄出現錯誤,還會導致以賬戶記錄為依據而編製的會計報表出現錯誤。因此,為了檢查和驗證賬戶記錄是否正確,以便找出錯誤及其原因,並予以改正,就必須定期進行試算平衡。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有以下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