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維生素類藥物(1 / 1)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

維生素B2以異咯嗪環為母體,在10位連有核糖的結構。

參與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維持正常視覺功能,促進生長;是前藥。

維生素B6

又名鹽酸吡多辛,含吡啶環。

有止吐作用,也可用於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的輔助治療。

維生素C(抗壞血酸)

用於壞血病的預防及治療。

維生素B1

①固態穩定,有極強吸濕性;②在堿性溶液中分解;③與空氣長期接觸氧化成具有熒光的硫色素,活性消失,光照或重金屬離子加速氧化反應;④在體內易被硫胺酶破壞。

維生素B2

①溶解於稀氫氧化鈉溶液;②光照不穩定;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分解為光化色素;④堿性溶液中分解為感光黃素。

維生素B6

①固體在幹燥狀態下穩定;②維生素B6是三種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吡多醇、吡多醛和吡多胺,體內相互轉化;③維生素B6水溶液遇空氣氧化變色;④酚羥基與三氯化鐵作用成紅色;⑤吡多辛為弱堿性,與鹽酸成鹽後呈酸性。

維生素C

①存在連二烯醇結構,水溶液顯酸性;②固體在幹燥時穩定,在潮濕和光照下,顏色逐漸變黃;③在碳酸氫鈉或稀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可生成3-烯醇鈉鹽;④在強堿性條件下,內酯水解開環;⑤因連二烯醇具有較強還原性,易在空氣中氧化,光照、金屬離子、加熱可促進氧化反應;⑥在水溶液中可被硝酸銀、三氯化鐵等氧化生成脫氫抗壞血酸;⑦內酯環水解後,可經進一步脫水、脫羧生成糠醛,並聚合顯色;⑧結構中有兩個手性碳原子,4個光學異構體,其中以L-抗壞血酸活性最強(注意掌握其化學結構)。

2.維生素分子中含有兩個手性碳原子,故有4個光學異構體,其中L-抗壞血酸活性最高。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

維生素B2以異咯嗪環為母體,在10位連有核糖的結構。

參與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維持正常視覺功能,促進生長;是前藥。

維生素B6

又名鹽酸吡多辛,含吡啶環。

有止吐作用,也可用於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的輔助治療。

維生素C(抗壞血酸)

用於壞血病的預防及治療。

維生素B1

①固態穩定,有極強吸濕性;②在堿性溶液中分解;③與空氣長期接觸氧化成具有熒光的硫色素,活性消失,光照或重金屬離子加速氧化反應;④在體內易被硫胺酶破壞。

維生素B2

①溶解於稀氫氧化鈉溶液;②光照不穩定;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分解為光化色素;④堿性溶液中分解為感光黃素。

維生素B6

①固體在幹燥狀態下穩定;②維生素B6是三種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吡多醇、吡多醛和吡多胺,體內相互轉化;③維生素B6水溶液遇空氣氧化變色;④酚羥基與三氯化鐵作用成紅色;⑤吡多辛為弱堿性,與鹽酸成鹽後呈酸性。

維生素C

①存在連二烯醇結構,水溶液顯酸性;②固體在幹燥時穩定,在潮濕和光照下,顏色逐漸變黃;③在碳酸氫鈉或稀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可生成3-烯醇鈉鹽;④在強堿性條件下,內酯水解開環;⑤因連二烯醇具有較強還原性,易在空氣中氧化,光照、金屬離子、加熱可促進氧化反應;⑥在水溶液中可被硝酸銀、三氯化鐵等氧化生成脫氫抗壞血酸;⑦內酯環水解後,可經進一步脫水、脫羧生成糠醛,並聚合顯色;⑧結構中有兩個手性碳原子,4個光學異構體,其中以L-抗壞血酸活性最強(注意掌握其化學結構)。

2.維生素分子中含有兩個手性碳原子,故有4個光學異構體,其中L-抗壞血酸活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