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學習單元20組合盆花(3 / 3)

3)觀果植物組合盆栽。一般選擇秋後果實累累、色澤鮮豔的植物種類,如果植株花色豐富更好。常用的植物材料有莢蒾屬、石榴、桃葉珊瑚、虎刺、海桐、胡頹子、紫珠、火棘、金橘、山楂。

4)水生植物組合盆栽。以喜水濕或水生植物為主,旨在表現自然界中水景植物景觀。常見的植物有水玉簪、水仙、傘草、千屈菜、水蔥、花葉蘆竹、慈菇、黃菖蒲、驢蹄草、梭魚草等。

(2)按擺放形式分

1)垂吊式組合盆栽。多選用蔓性植物,主要突出種植形式的飄逸感。常用的有長春花、常春藤屬、吊蘭、鐵線蓮屬、天門冬、腎蕨、鐵線蕨、文竹、鳥巢蕨、蔦蘿類等。

2)壁掛式組合盆栽。以單麵觀賞為主,多選用植物姿態飄逸、葉形秀美的花卉材料。常用的有天門冬、吊蘭、中國蘭類、半支蓮、美女櫻、波斯菊、麥冬等。

3)擺放式組合盆栽以直立型花卉材料為主,同時配以少量蔓性植物,可以形成層次多變、高低錯落的裝飾效果。常用的有合果芋、紫脈竹芋、變葉木、朱蕉類、綠蘿、姬鳳梨、彩葉芋、文竹、富貴竹等。

6.盆花的組合先對栽培基質、器皿、工具等進行消毒。取器皿先墊防水、裝飾紙(視情況而定),加少許泡沫、陶粒作墊層。先放入主題花卉調整好位置和方向;再放入其他襯托花卉,加入少量的基質進行固定,觀察花卉整體布局是否符合構思創意要求,調整恰當位置和方向;再填充基質,壓實固定;盆麵遮蓋裝飾材料。對花卉枝葉作適當修剪,澆透水,放在陰涼處培養。澆透水後根據作品要求配置其他小飾物。



四、組合盆栽的日常養護管理

組合盆栽應用比較廣泛,其擺放位置也不相同,根據擺放位置可分為戶外擺放與室內擺放。不同用途、不同擺放位置的組合盆栽,其具體的養護管理措施也不盡相同,但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1.光照在組合盆栽中影響植物配置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強度。不同植物種類對光照強度、時間和光質反應不同,因此,差異較大的植物類群應盡量避免種植在一起。喜光植物要求日照80%~100%,在全日照下生長最好,應置於戶外或室內采光較好的地方,如仙人掌類、月季類;半日照植物喜光、但能耐陰,要求日照50%~100%,這類組合盆栽應放置在距窗戶1m左右的地方,如發財樹等;而耐陰性較強或喜陰植物需光較少,要求日照50%~70%,則適合擺放於距窗邊2m以內或光線較弱的位置,如綠蘿等。

2.溫度植物一般都具有溫度“三基點”,即最高溫度、最適溫度和最低溫度,超過植物的最高或最低溫度,植物就會受到傷害。對絕大多數植物來說,生長的溫度範圍為10~30℃,在此範圍內,植物基本能正常生長,對植物配置影響不大。但低於10℃,或高於35℃時有些植物會被迫休眠。因此,有時要根據特殊的溫度情況做出特殊的選擇。如蝴蝶蘭冬季白天溫度應在25℃以上,夜間不低於16℃;網紋草類屬於高溫植物,對溫度十分敏感,生長適宜溫度為18~25℃,冬季不低於13℃;合果芋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25℃。

3.水分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水分的要求不同,大部分植物隻要保持基質濕潤即可生長良好,但耐旱花卉如一些多肉植物如景天類、仙人掌類等,耐旱性強,能長期忍受土壤及空氣的幹燥,栽培基質要適當幹燥些;葉呈革質、蠟質或具有針狀枝葉的半耐旱花卉如鬆、柏等,較耐旱,對水分要求較少;中性花卉如月季等,對水分的要求多於半耐性花卉,但不能在全濕的土壤中生長;而對於要求濕度較高的耐濕花卉如鳳梨、海芋、天南星科部分植物,要求很高的土壤和空氣濕度,除了給基質澆透水外,必要時還需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水生花卉如睡蓮、荷花等則需生長在水中或濕地中。

4.土壤酸堿度即土壤pH,不同種類的花卉對土壤pH要求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考慮植物所栽培的土壤(基質)的酸堿度。如月季要求中性土壤,蘭花要求酸性土壤。

5.施肥對於不同的組合盆栽,要求氮、磷、鉀三要素之間的比例有所不同,對於觀葉植物來說,偏施氮肥有助於枝葉生長;對於觀花植物,磷鉀肥更為重要。施肥應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

6.病蟲害防治一旦感染病蟲害,應及早處理,多采用修剪殘枝、枯葉等集中銷毀的辦法,或采用其他物理方法如擦拭、水衝等除去病源區或蟲體。化學藥劑應選用低毒環保藥劑。對於感染病蟲害嚴重且觀賞價值較低者,建議全部淘汰,重新選擇植物材料進行組合盆栽。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