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學習單元13吊蘭、常春藤、綠蘿(1 / 3)



學習案例1:吊蘭Chlorophytum

吊蘭又稱垂盆草、桂蘭、鉤蘭、折鶴蘭,西歐又叫蜘蛛草或飛機草,原產於南非。屬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肉質,葉細長,似蘭花。吊蘭葉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莖,長可尺許,既剛且柔;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形似展翅跳躍的仙鶴。故吊蘭古有折鶴蘭之稱。

一、形態特征

吊蘭為宿根草本,具簇生的圓柱形肥大須根和根狀莖。葉基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狹長,柔韌似蘭,長20~45cm、寬1~2cm,頂端長、漸尖;基部抱莖,著生於短莖上。吊蘭的最大特點在於成熟的植株會不時長出走莖,走莖長30~60cm,先端均會長出小植株。花葶細長,長於葉,彎垂;總狀花序單一或分枝,有時還在花序上部節上簇生2~8cm的條形葉叢;花白色,數朵一簇,疏離地散生在花序軸。花期在春夏間,室內冬季也可開花。

目前吊蘭的園藝品種除了純綠葉之外,還有大葉吊蘭、金心吊蘭和金邊吊蘭三種。前兩者的葉緣綠色,而葉的中間為黃白色;金邊吊蘭則相反,綠葉的邊緣兩側鑲有黃白色的條紋。其中大葉吊蘭的株型較大,葉片較寬大,葉色柔和,屬於高雅的室內觀賞植物。

二、生態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它適應性強,較耐旱,不甚耐寒。不擇土壤,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較佳。對光線的要求不嚴,一般適宜在中等光線條件下生長,亦耐弱光。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

三、繁殖方法

吊蘭可采用扡插、分株、播種等方法進行繁殖。

吊蘭扡插和分株繁殖,從春季到秋季可隨時進行。吊蘭適應性強,成活率高,一般很容易繁殖。扡插時,隻要取長有新芽的匍匐莖5~10cm插入土中,約一個星期即可生根,20d左右可移栽上盆,澆透水放蔭涼處養護。

吊蘭分株時,可將吊蘭植株從盆內托出,除去陳土和朽根,將老根切開,使分割開的植株上均留有三個莖,然後分別移栽培養。也可剪取吊蘭匍匐莖上的簇生莖葉(實際上就是一棵新植株幼體,上有葉,下有根),直接將其栽入花盆內培植即可。

吊蘭的種子繁殖可於每年3月進行。因其種子顆粒不大,播下種子後上麵的覆土不宜厚,一般0.5cm即可。在氣溫15℃情況下,種子約2周可萌芽,待苗棵成形後移栽培養。帶有葉藝的品種采用種子繁殖時,子代退化為全綠品種。

四、栽培技術

吊蘭生長適溫為20~24℃,此時生長最快,也易抽生匍匐枝。30℃以上停止生長,葉片常常發黃幹尖。冬季室溫保持12℃以上,植株可正常生長,抽葉開花;若溫度過低,則生長遲緩或休眠;低於5℃,則易發生寒害。



學習案例1:吊蘭Chlorophytum

吊蘭又稱垂盆草、桂蘭、鉤蘭、折鶴蘭,西歐又叫蜘蛛草或飛機草,原產於南非。屬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肉質,葉細長,似蘭花。吊蘭葉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莖,長可尺許,既剛且柔;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形似展翅跳躍的仙鶴。故吊蘭古有折鶴蘭之稱。

一、形態特征

吊蘭為宿根草本,具簇生的圓柱形肥大須根和根狀莖。葉基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狹長,柔韌似蘭,長20~45cm、寬1~2cm,頂端長、漸尖;基部抱莖,著生於短莖上。吊蘭的最大特點在於成熟的植株會不時長出走莖,走莖長30~60cm,先端均會長出小植株。花葶細長,長於葉,彎垂;總狀花序單一或分枝,有時還在花序上部節上簇生2~8cm的條形葉叢;花白色,數朵一簇,疏離地散生在花序軸。花期在春夏間,室內冬季也可開花。

目前吊蘭的園藝品種除了純綠葉之外,還有大葉吊蘭、金心吊蘭和金邊吊蘭三種。前兩者的葉緣綠色,而葉的中間為黃白色;金邊吊蘭則相反,綠葉的邊緣兩側鑲有黃白色的條紋。其中大葉吊蘭的株型較大,葉片較寬大,葉色柔和,屬於高雅的室內觀賞植物。

二、生態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它適應性強,較耐旱,不甚耐寒。不擇土壤,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較佳。對光線的要求不嚴,一般適宜在中等光線條件下生長,亦耐弱光。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

三、繁殖方法

吊蘭可采用扡插、分株、播種等方法進行繁殖。

吊蘭扡插和分株繁殖,從春季到秋季可隨時進行。吊蘭適應性強,成活率高,一般很容易繁殖。扡插時,隻要取長有新芽的匍匐莖5~10cm插入土中,約一個星期即可生根,20d左右可移栽上盆,澆透水放蔭涼處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