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北 京 人

曹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人 物

曾 皓——在北平落戶的舊世家的老太爺,年六十三。

曾文清——他的長子,三十六。

曾思懿——他的長媳,三十八九。

曾文彩——他的女兒,三十二歲。

江 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個老留學生,三十七八。

曾 霆——他的孫子,文清與思懿的兒子,十七歲。

曾瑞貞——他的孫媳,霆兒的媳婦,十八歲。

愫 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

陳奶媽——哺養曾文清的奶媽,年六十上下。

小柱兒——陳的孫兒,年十五。

張 順——曾家的仆人。

袁任敢——研究“人類學”的學者,年三十八。

袁 圓——袁的獨女,十六整。

“北京人”——在袁任敢學術察勘隊裏一個修理卡車的巨人。

警 察

壽木商人 甲、乙、丙、丁。

地 點

第一幕——中秋節。在北平曾家小花廳裏。

第二幕——當夜十一點的光景,曾宅小花廳裏。

第三幕——離第一幕約有一月,某一天,深夜三點鍾,曾宅小花廳裏。

第一幕

中秋節,將近正午的光景,在北平曾家舊宅的小花廳裏,一切都還是靜幽幽的,屋

內悄無一人,隻聽見靠右牆長條案上一架方棱棱的古老蘇鍾遲緩低鬱地邁著他“嘀嗒嘀

嗒”的衰弱的步子,屋外,主人蓄養的白鴿成群地在雲霄裏盤旋,時而隨著秋風吹下一片

冷冷的鴿哨響,異常嘹亮悅耳,這銀笛一般的天上音樂使久羈在暗星星的病人也不禁抬起

頭來望望:從後麵大花廳一排明淨的敞窗望過去,正有三兩朵白雲悠然浮過蔚藍的天空。

這間小花廳是上房大客廳和前後院朝東的廂房交聚的所在,屋內一共有四個出入的

門路。屋右一門通大奶奶的臥室,門前懸掛一張精細無比的翠綠紗簾,屋左一門通入姑奶

奶——曾文彩,嫁與留過洋的江泰先生的——睡房,門前沒有掛著什麼,門框較小,也比

較肮髒,似乎裏麵的屋子也不甚講究。小花廳的後牆幾乎完全為一排狹長的紙糊的隔扇和

壁櫥似的小書齋占滿。這排紙糊的隔扇,就是上房的側門,占有小花廳後壁三分之二的地

位。門檻離地約有一人,踏上一步石台階,便邁入門內的大客廳裏。天色好,這幾扇狹長

的紙湖隔扇也完全推開,可以望見上房的氣象果然軒豁寬暢,正是個“曾經盛極”一時的

大家門第。裏麵大客廳的門窗都開在右麵,向著院的門大敞著,露出庭院中綠蔭蔭的棗樹

藤蘿和白楊。此時耀目的陽光通過客廳裏(即大客廳)一列明亮的窗子,灑滿了一地,又

返射上去,屋內陰影浮沉,如在水中,連暗淡失色的梁柱上的金粉以及天花板上脫落的藻

飾也在這陽光的返照裏熠熠發著光彩。相形之下,接近觀眾眼目的小花廳確有些昏暗。每

到“秋老虎”的天氣,屋主人便將這大半壁通大客廳的門扇整個掩閉,隻容左後壁小書齋

內一扇圓月形的紗窗漏進一些光亮,這半暗的小花廳便顯得蔭涼可喜。屋裏老主人平日不

十分喜歡離開後院的寢室的,但有時也不免到此地來養息。這個書齋居然也有個名兒。門

額上主人用篆書題了“養心齋”三個大字的橫匾。其實它隻是小花廳的壁櫥,占了小花廳

後壁不到三分之一的地位,至多可以算作小花廳的耳室。書齋裏正麵一窗,可以望見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