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藥物類(三)(1 / 3)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有大毒。其別名為草烏、附子花、金鴉、獨白草、雞毒、斷腸草、毒公、奚毒等。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治風痹,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之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症。

烏頭毒性強。晉代葛洪撰寫的《肘後備急方》稱烏頭中毒輕者口唇發麻、四肢麻木、頭暈、言語不清、視物模糊;重者唇紺、抽搐、昏迷、心跳呼吸停止、死亡。

烏頭: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製後方可內服。生烏頭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用作止痛劑。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搏痛,關節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烏頭含生物堿,為烏頭堿、新烏頭堿及次烏頭堿等。此外,還含有非生物堿成分。有毒的烏頭堿,經破損皮膚和胃腸道迅速吸收,有局部麻醉、鎮痛及抗炎作用。口服0.2毫克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為2~3毫克,口服中毒先有口腔和咽喉黏膜燒灼感和疼痛,繼而麻木,逐漸波及四肢和全身。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既可怯經絡之寒,又可散髒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口服烏頭中毒,搶救應立即洗胃、導瀉;應用大劑量阿托品對抗迷走神經興奮;積極對症處理也不容忽視。據《本草綱目》記載:烏頭中毒的解毒藥有防風、遠誌、甘草、人參、黃芪、烏韭、綠豆、黑豆、大棗肉、井華水等,可供參考。民間常用綠豆120克煎服,謂有一定解毒作用。

烏頭單驗方

1.用烏頭3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可治腰腳冷痛。

2.用草烏頭尖(生)0.3克,赤小豆35粒、麝香0.6克,共研為末。每服1.5克,冷薄荷湯送上。可治久患頭風。

3.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濕削如棗核大,塞耳內。1天換2次,幾天病愈。治療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水聲及風聲,不治成聾)。

4.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搽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

5.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疔根拔出。又方:兩頭尖50克,巴豆4個,搗爛貼患處,疔自拔出。

鬼針草臨床妙用

鬼針草又名一包針、一把針、婆婆針、引線包、脫力草、盲腸草等,民間譽為神奇之草。為菊科植物,資源豐富,每當秋冬季節,浙江省海寧市農貿市場常有農民設攤出售,價格低廉,購者甚眾,為民間常用滋補、祛風草藥。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有大毒。其別名為草烏、附子花、金鴉、獨白草、雞毒、斷腸草、毒公、奚毒等。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治風痹,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之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症。

烏頭毒性強。晉代葛洪撰寫的《肘後備急方》稱烏頭中毒輕者口唇發麻、四肢麻木、頭暈、言語不清、視物模糊;重者唇紺、抽搐、昏迷、心跳呼吸停止、死亡。

烏頭: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製後方可內服。生烏頭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用作止痛劑。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搏痛,關節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烏頭含生物堿,為烏頭堿、新烏頭堿及次烏頭堿等。此外,還含有非生物堿成分。有毒的烏頭堿,經破損皮膚和胃腸道迅速吸收,有局部麻醉、鎮痛及抗炎作用。口服0.2毫克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為2~3毫克,口服中毒先有口腔和咽喉黏膜燒灼感和疼痛,繼而麻木,逐漸波及四肢和全身。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既可怯經絡之寒,又可散髒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口服烏頭中毒,搶救應立即洗胃、導瀉;應用大劑量阿托品對抗迷走神經興奮;積極對症處理也不容忽視。據《本草綱目》記載:烏頭中毒的解毒藥有防風、遠誌、甘草、人參、黃芪、烏韭、綠豆、黑豆、大棗肉、井華水等,可供參考。民間常用綠豆120克煎服,謂有一定解毒作用。

烏頭單驗方

1.用烏頭3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可治腰腳冷痛。

2.用草烏頭尖(生)0.3克,赤小豆35粒、麝香0.6克,共研為末。每服1.5克,冷薄荷湯送上。可治久患頭風。

3.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濕削如棗核大,塞耳內。1天換2次,幾天病愈。治療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水聲及風聲,不治成聾)。

4.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搽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

5.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疔根拔出。又方:兩頭尖50克,巴豆4個,搗爛貼患處,疔自拔出。

鬼針草臨床妙用

鬼針草又名一包針、一把針、婆婆針、引線包、脫力草、盲腸草等,民間譽為神奇之草。為菊科植物,資源豐富,每當秋冬季節,浙江省海寧市農貿市場常有農民設攤出售,價格低廉,購者甚眾,為民間常用滋補、祛風草藥。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有人曾用鮮鬼針草、半邊蓮各250克,鮮凹葉景天125克,水煎服,並將上述三鮮草洗淨,放少許食鹽,杵汁濕敷患處。治療早期蝮蛇咬傷近百例,均獲滿意效果。但對中、重型病例須配合中藥、精製抗蝮蛇蛇毒血清針劑及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