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學名:HeLianthus annuus),譯成中文就是“向著太陽旋轉的花”。通常叫做向日葵,南方叫做轉日蓮,山東叫做瞻日葵,西南叫做向陽花,古代有迎陽花之稱。

向日葵起源於美國北部。首先北美印弟安人將野生向日葵進行馴化,逐漸變為最早的栽培向日葵。

公元1510年西班牙探險隊從美國墨西哥洲將向日葵引入歐洲,種在庭院或花園裏觀賞,後來人們從鳥啄食向日葵種子,才發現向日葵的食用價值。17世紀向日葵可能從德國傳入東歐,18世紀對向日葵進行選擇,並開始大麵積種植。18世紀初有人發現在火上烤過的向日葵種子有很多油漬和十分誘人的香味,於是人們想到用向日葵種子作為榨油的原料。公元1716年美國BanYan首次發現向日葵籽實可以提取食油,這一發現為工業化提取植物油打開了大門,從此,歐洲人開始用向日葵榨油。

18世紀向日葵從荷蘭引入俄國,公元1779年,俄國人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化榨油。從此,向日葵被正式列為油料作物大麵積栽培。

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人或荷蘭人把向日葵種子傳到南洋一帶,又從越南傳到我國的雲南,然後逐漸從西南往北方傳播。大約在100年前由俄國人傳入我國北方。

向日葵在全世界分布之廣,增長之快,遠遠超過了除大豆外的任何一種油料作物。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4年全世界向日葵總麵積為32091萬畝,總產2620.8萬噸。其中,俄羅斯、烏克蘭、印度、阿根廷、中國、羅馬尼亞和美國是種植向日葵最多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種植麵積約占全世界種植麵積的68%,產量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64%。

長期以來,向日葵在我國隻是零星種植,作為花卉觀賞,或作為幹果食用。解放後,從蘇聯引進了油用型向日葵,開始大麵積推廣。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從國外引進法國型雄性不育源後,80年代開始大麵積推廣三係雜交種。我國從1979年起,向日葵種植被正式納入國家計劃,成為我國五大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之一。2004年全國向日葵種植麵積1755萬畝,總產188萬噸。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的11個省區。

1975年以前,遼寧省的向日葵基本是零星種植,沒有統計數據。1976年一躍發展到50萬畝,1980年種植麵積猛增到254.4萬畝,總產量達到13萬噸,僅次於黑龍江和吉林,位居全國第三。提供油脂3885萬公斤,占全年油脂供應總量的lbr3,占省內自產油脂的一半以上。由於1983年和1984年主產區鏽病大發生,致使全省麵積下降到70.5萬畝和74.2萬畝,1985年和1986年麵積又回升到116.5和140萬畝。1987年以後,由於小麥麵積減少,生產上忽視合理輪作,導致病害嚴重,以及糧油比價不合理等原因,生產持續滑坡。近幾年,遼寧省向日葵麵積已降至40~60萬畝。

向日葵油是人類食用植物油的重要來源。向日葵油熱能高、熔點低、碘值大、營養高、油脂好,有助於人體發育和生理調節,對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等有良好的作用,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健康營養油”,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人們十分偏愛喜食向日葵油。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向日葵油的消費量也將會大幅度提高。目前,世界食用油市場上向日葵油的用量名列第三位,僅次於菜籽油和棕櫚油,而且處於供不應求的態勢,是發達國家的首選食用油。在香港市場已經占到70%以上,在台灣、深圳等地供不應求。近年來,我國食用油的生產不足,每年都需進口大量的食用油,北京及周邊地區向日葵油的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向日葵油必將成為我國人民的主選食用油。食用型向日葵作為休閑食品也由來已久。全國比較大的向日葵加工廠企業,如恰恰、真心、大好大、恒康等四家企業的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向日葵的生產也越來越受人們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