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偏癱、截癱、腦癱患者的康複(一)(1 / 1)

第一節 偏癱患者的康複

1.什麼是偏癱

偏癱是由腦血管病、腦外傷、腦腫瘤、腦炎等腦內病變所引起的,以一側上、下肢體隨意運動不全或完全喪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

2.偏癱的誘因

偏癱的誘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高脂血症、血液高粘黏滯綜合征、A型行為、頸椎病、痛風、吸煙、惡劣氣候、飲酒、高鈉飲食、低血壓、肥胖、遺傳因素、顱內感染、口服避孕藥等。

3.偏癱的原因

偏癱的原因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血管性癡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高血壓性腦病、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顱內腫瘤、偏頭痛病等。

4.偏癱前表現

偏癱前可表現為突然發生眩暈、突然發生劇烈頭痛、步態異常、哈欠連綿、剃須修胡症、突然出現半身麻木、一過性黑蒙、高血壓患者的鼻出血、血壓異常、停藥綜合征等症狀。

5.偏癱的預防

偏癱的預防包括:

(1)避免體重過重,如已過重,應減少能量的攝入,並增加能量消耗。

(2)飲食以素食為主,亦可多選擇豆類及其製品,它的蛋白質含量多、質量高、利用率好。

(3)控製總脂肪、膽固醇及糖的攝入。

(4)少量多餐,以易於消化和清淡的食物為主,並以早、中餐為主,避免晚餐過飽。

(5)戒煙、不飲烈性酒可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6)適量飲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茶堿鞣酸可以吸附脂肪及其收斂作用,減少脂肪的吸收。

(7)限製食鹽的攝入,以3~5克br日為宜,並且鉀離子與鈉離子的比值<2~3克br日。

(8)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良好來源,還有利於降低體重。

6.腦損傷後的恢複機製曆史

腦損傷後的恢複機製曆史為中樞神經係統損傷後的再生修複的研究已經進行了100多年,1928年Cajal等研究表明受損的中樞神經係統中的神經元缺乏修複能力。1930年BetheA提出腦的可塑性。中樞神經係統的可塑性是指中樞神經的修飾能力。20世紀60年代後期,Luria完善了功能重組理論,提出了腦損傷後的殘留部分,通過功能上的重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喪失的功能。分為係統外重組和係統間重組。同時認定康複訓練是必需的,也稱為再訓練理論。

7.不同幹預手段對腦可塑性和功能重組的影響

腦損傷患者的康複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各種幹預手段的積極參與,不同幹預手段對腦可塑性、功能重組均有影響。而運動訓練對恢複和重建功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腦損傷後早期開始運動訓練,可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8.促進偏癱恢複的有利因素

促進偏癱恢複的有利因素包括:

(1)隨意運動有一些恢複。

(2)沒有持續的視覺缺失或感覺喪失。

(3)沒有明顯的感覺性語言問題。

(4)有完好的認知能力。

(5)沒有抑鬱或抑鬱對治療反映良好。

(6)有良好的家庭支持。

9.影響偏癱恢複的不利因素

(1)嚴重的、持續的鬆弛性麻痹。

(2)特別是左側的、明顯的視力和皮膚感覺喪失,並有失認。

(3)明顯的感覺性語言問題。

(4)發病前有明顯的認知能力衰退或腦卒中後引起嚴重的認知能力衰退。

(5)發病前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特別是心髒病。

(6)明顯的抑鬱症。

(7)沒有家庭的支持或現有的家庭無能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