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個文盲的曆史觀(1 / 3)

莫說是司馬遷,即便回到夏商周,也很難說當時占據信息頂端的君王是否能知道當時發生的所有事情!

所以選擇夏商周的曆史來寫的狡猾之處就在於,我怎麼講都是對的,因為沒有人能夠舉證來證明我是錯的。

我對周朝文明的好感基本上來源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正是這個觀念的提出,從某種程度上為秦朝統一六國做出了理論鋪墊,由秦朝最終實現這個概念。

同樣的,我對周幽王的好感也是來自於西周結束的同時也是延續中國近兩千年的奴隸製社會的結束,開始了東周崩盤後重新演繹的過程。

而周朝的建立將奴隸製度再次延續了八百年,根據後人的記載,如果沒有周文王的起兵造反,成為了河洛地區最大的一支宗派,很可能伴隨著商紂王的愉快玩耍,整個奴隸社會就已經提前結束,此後分崩離析了。

我分析,之所以河洛成為了夏商周文明的中心,應該也是因為河洛占據了中原腹地,具有最佳調停點的位置優勢,因而大小城邦相互依附,諸侯過距離該點的總距離最短。

據傳言,商紂王死後,舉國哀悼,百姓們很傷心,奴隸主就覺得這樣不好,於是杜撰了關於商紂王時代的封神往事。

關於兩種曆史眾說紛紜,但是商紂王的前半生功大於過是無疑的,至於後半生……叫他隨風去吧!

本文《褒姒傳》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企圖演繹一個不安的君主如何成為了結束前年奴隸體製推手的故事,經過幾次嚐試,最終選定如今和大家見麵的版本,並且將之當作我心目中曆史的原貌來看待。

以上為本文序。

以下,我說點其他。

追過我幾本書的姑娘應該都知道我特別的討厭意見和建議,我以前不討厭這件事情。

我特別喜愛的某個讀者的建議,在我個諸侯更迭、王朝交替的架空軍事文章的時候,有個讀者曾經向我提出,“女主是時候建立自己人脈關係,以方便日後調用,以圖天下霸業。”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建議特別讚!

後來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總會讓我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思考,讓我行動力越發的遲緩了起來,並常常伴隨著掀桌子的快感,所以我覺得幹脆提出拒絕建議和意見比較坦誠。

這種堅持近乎執拗,使我在小肚雞腸的道路上越跑越遠。

褒姒一文屬於基於曆史的推演類權謀和宮鬥的文章,會有人提出錯誤和紕漏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這次我沒有再強調這個問題,我也很好奇針對西周曆史會有怎樣的考據失實類的錯誤。

然後……我收到的最多的糾錯是針對開篇褒姒給虢石父送銀子的橋段,有人提出當時西周的貨幣是貝,有人提出西周的貨幣是刀……認為我應該了解一下西周的政治經濟製度之後再寫文。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奇怪到我當時就懵了。

莫說是司馬遷,即便回到夏商周,也很難說當時占據信息頂端的君王是否能知道當時發生的所有事情!

所以選擇夏商周的曆史來寫的狡猾之處就在於,我怎麼講都是對的,因為沒有人能夠舉證來證明我是錯的。

我對周朝文明的好感基本上來源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正是這個觀念的提出,從某種程度上為秦朝統一六國做出了理論鋪墊,由秦朝最終實現這個概念。

同樣的,我對周幽王的好感也是來自於西周結束的同時也是延續中國近兩千年的奴隸製社會的結束,開始了東周崩盤後重新演繹的過程。

而周朝的建立將奴隸製度再次延續了八百年,根據後人的記載,如果沒有周文王的起兵造反,成為了河洛地區最大的一支宗派,很可能伴隨著商紂王的愉快玩耍,整個奴隸社會就已經提前結束,此後分崩離析了。

我分析,之所以河洛成為了夏商周文明的中心,應該也是因為河洛占據了中原腹地,具有最佳調停點的位置優勢,因而大小城邦相互依附,諸侯過距離該點的總距離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