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永遠不言放棄(1)(2 / 3)

在庫柏讀了第一本荷拉修的書之後幾個月,他又到鐵路去揀煤。隔開一段距離。他看見三個人影在一個房子的後麵飛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轉身就跑。但很快他記起了他所欽佩的書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於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緊,一直向前大步走去,猶如他是荷拉修書中的一個英雄。

這是一場惡戰。三個男孩一起衝向庫柏。庫柏丟開鐵桶,堅強地揮動雙臂,進行抵抗,使得這三個恃強淩弱的孩子大吃一驚。庫柏的右手猛擊到一個孩子的鼻子上,左手猛擊到這個孩子的胃部。這個孩子立即停止了進攻,轉身溜掉了,這也使庫柏大吃一驚。同時,另外兩個孩子正在對他進行拳打腳踢。庫柏設法推走了一個孩子,把另一個打倒,用膝部猛擊他,而且發瘋似地連擊他的胃部和下顎。現在隻剩下一個孩子了,他是領袖,他突然襲擊庫柏的頭部,庫柏設法站穩腳跟,把他拖到一邊,這兩個孩子站著,相互凝視了一會兒。

然後,這個領袖一點一點地向後退,也溜跑了。庫柏拾起一塊煤,投向那個退卻者,這是在表示他正義的憤慨。

直到那時庫柏才知道他的鼻子在流血,他的周身由於受到拳打腳踢,已變得青一塊紫一塊了。這是值得的啊!在庫柏的一生中,這一天是一個重大的日子,那時他克服了恐懼。

庫柏並不比一年前強壯了多少,攻擊他的人也並不是不如以前那樣強壯。前後不同的地方在於庫柏自身的心態,他已經不顧恐懼,麵對危險,他決定不再聽憑那些恃強淩弱者的擺布。從現在起,他要改變他的世界了,他後來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庫柏給自己定下了一種習慣。當他在街上痛打那三個恃強淩弱者的時候,他並不是作為受驚駭的、營養不良的庫柏在戰鬥,而是作為荷拉修書中的人物羅伯特·卡佛代爾那樣的大膽而勇敢的英雄在戰鬥。

可見,把自己視為一個成功的形象,有助於打破自我懷疑和自我失敗的習慣,這種習慣是消極的心態經過若幹年在一種性格內逐漸形成的。另一個同等重要的、能幫助你改變你世界的成功技巧是:把困難視作機遇。

二、逆境是我們的恩人

人不遭遇種種逆境,他的人格、本領,也不會長得結實的。一切的磨難、憂苦與悲哀,都是足以助長我們、鍛煉我們的。

斯巴昆說:“有許多人一生的偉大,來自他們所經曆的大困難。”精良的斧頭,鋒利的斧刃是從爐火的鍛煉與磨削中得來的。很多人,具備“大有作為”的才資,由於一生中沒有同“逆境”搏鬥的機會,沒有充分的“困難”磨煉,足以刺激起其內在的潛伏能力的發動,而終生默默無聞。

逆境不是我們的仇敵,實在是恩人。逆境可以鍛煉我們“克服逆境”的種種能力。森林中的大樹,不同暴風猛雨搏擊過千百回,樹幹不會長得十分結實。人不遭遇種種逆境,他的人格、本領,也不會長得結實的。一切的磨難、憂苦與悲哀,都是足以助長我們、鍛煉我們的。

在格裏米戰役的一次戰事中,一顆炮彈把戰區中的一座美麗的花園炸毀。但在那為炮火所炸開的泥縫中,卻有一道泉水在噴射,從此以後,這兒就成了一個永久不息的噴泉。

逆境與憂苦,能將我們的心靈炸破。在那炸開的裂縫中,會有豐盛的經驗、新鮮的歡愉,不息地噴射出來!有許多人不到窮途潦倒,不會發現他自己的力量。災禍的折磨,足以助我們發現“自己”。困苦、逆境,仿佛是將他的生命煉成“美好”的鐵錘與斧頭。惟有逆境、困難,才能使一個人變得堅強、變得無敵。

那些大無畏的人,愈為環境所迫,愈加奮勇,不戰栗,不逡巡,胸膛直挺,意誌堅定,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逆境:因為憂患、困苦不足以損他毫厘,反足以加強他的意誌、力量與品格,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物。這才是世間最可敬佩、最可豔羨的一種人物了。

被人譽為“樂聖”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遭到數不清的磨難困苦,幾乎逼得他行乞,甚至使他耳聾,幾乎毀掉了他的事業。貝多芬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向“命運”挑戰!貝多芬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寫出了他最偉大的樂曲。正如他給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說:“公爵,你之所以成為公爵,隻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成為貝多芬,則是靠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