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知性成熟的你(2)(1 / 2)

2.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在解決一個可能有多種答案的開放性問題時,以這個問題提示的信息為思考的起點(中心),運用眺躍的、聯想的思維。在問題和答案之間架起一道道橋梁。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麵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車輛、做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經常鍛煉發散思維能保持你的創造活力,幫助你跳出狹隘的思維框架,為探求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打下堅實基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可以適當地“放縱”自己的思維,暫時擯棄那些熟悉的思考模式,從嚴格的必然性中解放出來去麵對無限的可能性。

3.發展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循規蹈矩的邏輯分析直接麵對問題本身的領悟或理解,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是發明創造的先導。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瞬間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

達爾文在觀察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猜測”到了幼苗的頂端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會跑向背光一側。雖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但後來的科學家們循著他的思路研究,終於在1933年發現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紊。

直覺思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新異性

流暢性、靈活性、新異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新異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采用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慮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並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欲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欲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欲。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欲。求知欲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把自己拖進創造性思維之中。

四、科學用腦使你神清氣爽

科學地用腦是一個重要的習慣問題。大腦同其他事物一樣,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學習過程主要是大腦活動的過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清爽的世界首先是由清醒的大腦創造的。科學地用腦是一個重要的習慣問題。

大腦同其他事物一樣,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學習過程主要是大腦活動的過程。遵循大腦活動的規律進行學習,效率就高,反之就會降低學習效率。長期違背大腦的活動規律,就會導致腦功能的障礙,頭腦昏昏沉沉,使人生活在一個混沌的世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