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人善於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盡管方糖與打火機、紐扣風馬牛不相及,但通風透氣是它們的共同點。雖然許多人讀了美國報道都眼饞,想賺大把美元,卻對針孔原理無動於衷。而這位日本人卻能從中領悟到製勝的原理,通過將針孔原理與自己所關注的打火機、小紐扣聯係起來,使自己進入創意的天地。
讀書是你一生的需要
好習慣大多來自於家庭中的培養,在家庭中,培養求知的習慣,形成讀書的誌趣,這些習慣和誌趣將影響我們的一生。
有一家人,其父母、子女,相約於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時間,為讀書或別的自修之用。晚飯之後,他們共同休息或交談,在一個小時之內,或談笑戲謔,或遊戲,盡情歡娛。一小時之後,到讀書的時候了,此時他們各就各位,靜默到連細針墜地都能聽得見,或讀書,或寫文章,或是別的自修,假使有一人覺得不適應,不高興,沒興趣讀書,他至少也應沉默不語,不能去打擾其他人。
在他們中間,是有著一個和諧的、統一的意誌——讀書。凡是分散注意力,打斷心思使他們心不在焉的一切,都已被防止、避免。就事實而論,一個小時的聚精會神、毫無幹擾地讀書,其效率確實要大於常被打斷,一心二用的兩三個小時的讀書。
讀書應提倡人們讀那些健康有益的書。各人根據自己的愛好、職業或口味選讀一些書是很自然的,但重點應該選擇那些有利於修身養性,有利於掌握某項專業知識,有利於生活和事業方麵的書去讀,那才算是高品位的讀者。當然,有關恬適淡泊、花鳥魚蟲之類的消遣性書籍,如有興趣也不妨一讀。不過,對諸如色情凶殺、坑人奇招、迷信荒誕一類的書還是不要讀。別忘了:讀書,讀成學士、博士的大有人在;讀出發明創造,自學成才的人也比比皆是;而讀書讀成愚頑癡呆、流氓無賴的也時有所聞。可見,讀什麼樣的書,可不是一個小問題。
在知識經濟時代,所有的經濟力量莫不依賴於知識,產生於知識。市場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的競爭發展到了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勞動生產率的說法已經日益過時,而“知識生產率”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知識是眾多要素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對此,每個人都應該毫不懷疑,並樹立起追求知識的狂熱信念。
許多人都在抱怨沒有讀書的時間。然而如果你能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科學化些,必然可以得到不少的空閑時間。“秩序”、“係統”最能節省時間,所以我們做事,必須力求秩序化、係統化,以便留出一點時間,用之於“自我改進”與延長生命——讀書。
大多數人都肯在自己心愛的事上留出相當多的時間來。假使你真是有求知之饑渴,讀書之熱望,你總會找出時間來的。人隻患無誌耳,何患無時?
每天進步一點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不允許虛度每一天,不放過每一天的庸碌,不原諒每一天的懶散。沒有不切實際的狂想,隻是在有可能眺望到的地方奔跑和追趕,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隻要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一個人,如果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還有什麼能阻擋得了他最終的成功?
每天能多學一點點、多了解一點點就是自己的一點點成長!多想、多做、多學、多溝通,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意味著不斷改變自己、改變思想、改變命運、改變人生。每天的“多一點”就是新的一步,新的成就。
每天抽出15分鍾讀書
每天閱讀15分鍾確實會讓你變得更加富有。實際上,這樣你一個月就可以讀完1本書。讓我們這樣來算算:
高中畢業生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50字。但是,我們都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重讀某些句子……或者是停下來想想某些新想法。所以大部分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字,如果按每頁紙上有400字左右,也就是說,閱讀能力處於平均水平的讀者能輕易地在兩分鍾之內讀完。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計算,15分鍾之內,你就可以讀上7頁。一般的書可能要花一個多月的時間,但總的來說,如果你每天讀15分鍾,你就可能在一個月之內讀完一本書。到了年底,你就至少讀過12本書了。10年之後,你會讀過總共120本書!想想看,每天隻需要抽出15分鍾時間,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讀完120本書,它可以幫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麵變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雙倍的時間,也就是半小時的話,一年你就能讀25本書——十年就是250本!還有別的什麼事情能夠讓你得到如此的回報而花的時間卻比洗餐具的時間還少的呢?
那些說沒有時間來閱讀的人所講述的理由,大都是無稽之談,其實他們是有時間的,他們是把時間花在了別的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上了。
你是怎麼做的呢?你會為你應該閱讀的書籍而沒有閱讀而找借口嗎?你是否太累了?壓力太大了?好了,你幹嗎不找點讓自己讀書的理由,而不是不讀書的理由呢?為什麼不告訴自己,你應該在生活的各方麵都更豐富呢?為什麼不告訴你自己,沒有什麼時間比開始讀書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