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方】——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12克、厚樸12克、薤白9克、桂枝6克、瓜蔞12克——《金匱要略》
【典評】枳實薤白桂枝湯原為治療胸痹的方藥。其病勢是由胸部向下擴展到胃脘兩脅之間,而後脅下之氣又逆而上衝,形成胸胃合病,證候之偏實者。
方中的枳實、川厚樸開痞散結,下氣除滿;桂枝上以宣通心胸之陽,下以溫化中下二焦之陰氣,既通陽又降逆。降逆則陰寒之氣不致上逆,通陽則陰寒之氣不致內結;栝樓苦寒潤滑,開胸滌痰;薤白辛溫通陽散結氣。五藥合用既宣上焦之陽,又導中焦之滯,且能化下焦之陰,使三焦之氣通暢。因此,無論是氣機阻滯導致的胸中陽氣不得通達,還是陰寒之邪凝結胸胃、阻遏陽氣暢達的病證,皆可治之。本方的配伍特點有二:一是寓降逆平衝於行氣之中,以恢複氣機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於理氣之內,以宣通陰寒痰濁之痹阻。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軟骨炎等屬胸陽不振,痰氣互結者。
(八)鉤藤
“治中風癱瘓,口眼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本草述》
【典評】鉤藤味甘,性涼。入肝、心經。能熄風止痙、清熱平肝。可治療肝經熱盛、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及急驚風;能除風熱、清頭目、平肝陽,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目赤、目眩等症狀,也可用於外感風熱的頭痛。
鉤藤是最常用的一味抗高血壓中藥。據研究,本品能刺激心血管係統的感受器,使心率減慢、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從而起到降血壓作用。
【經典名方】——羚角鉤藤湯
羚角片5克、霜葉6克、京川貝12克、鮮生地15克、雙鉤藤9克、雛菊花9克、茯神木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3克、淡竹茹15克(鮮製,與羚羊角先煎代水)——《通俗傷寒論》
【典評】方中以羚羊角、鉤藤清熱涼肝,熄風止痙,共為君藥;桑葉、菊花清熱息風,為臣藥;白芍、生地黃、甘草養陰增液以柔肝舒筋,竹茹、貝母清熱除痰,茯神寧心安神,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平肝熄風,清熱止痙之效。主治肝經熱盛、熱極動風所致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為痙厥,甚則神昏、舌質絳而幹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另外,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頭暈、震顫等,用本方涼肝熄風也適合。
現代研究表明,妊娠子癇、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及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屬肝經熱盛者,均可應用本方。還可用於治療出血性腦卒中、麵肌痙攣、頭麵部帶狀皰疹、病毒性腦炎、偏頭痛等證屬熱盛動風者。
【經典名方】——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12克、厚樸12克、薤白9克、桂枝6克、瓜蔞12克——《金匱要略》
【典評】枳實薤白桂枝湯原為治療胸痹的方藥。其病勢是由胸部向下擴展到胃脘兩脅之間,而後脅下之氣又逆而上衝,形成胸胃合病,證候之偏實者。
方中的枳實、川厚樸開痞散結,下氣除滿;桂枝上以宣通心胸之陽,下以溫化中下二焦之陰氣,既通陽又降逆。降逆則陰寒之氣不致上逆,通陽則陰寒之氣不致內結;栝樓苦寒潤滑,開胸滌痰;薤白辛溫通陽散結氣。五藥合用既宣上焦之陽,又導中焦之滯,且能化下焦之陰,使三焦之氣通暢。因此,無論是氣機阻滯導致的胸中陽氣不得通達,還是陰寒之邪凝結胸胃、阻遏陽氣暢達的病證,皆可治之。本方的配伍特點有二:一是寓降逆平衝於行氣之中,以恢複氣機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於理氣之內,以宣通陰寒痰濁之痹阻。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軟骨炎等屬胸陽不振,痰氣互結者。
(八)鉤藤
“治中風癱瘓,口眼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本草述》
【典評】鉤藤味甘,性涼。入肝、心經。能熄風止痙、清熱平肝。可治療肝經熱盛、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及急驚風;能除風熱、清頭目、平肝陽,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目赤、目眩等症狀,也可用於外感風熱的頭痛。
鉤藤是最常用的一味抗高血壓中藥。據研究,本品能刺激心血管係統的感受器,使心率減慢、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從而起到降血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