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常棣》,燕兄弟也,憫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毛注雲:“周公吊二叔之不鹹,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以親之。”《史記》、譙周皆以召公為周公之庶兄。《左氏傳》:“王怒,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臣聞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室。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曰:‘常棣之華,鄂不к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雲雲。孔穎達雲:“此詩自是成王之時周公所作,以親兄弟。但召穆公見厲王之時,兄弟恩疏,重歌周公所作之詩,以親之耳。”不言召公所作,當別有據。
“青衫白發老參軍,旋糶黃粱買酒樽。但得有錢留客醉,也勝騎馬上人門。”此詩膾炙人口,不知誰作。見施僉判德權,雲:“乃德清人法原之祖盧政議詩。”更有一絕:“十月都門風薄衣,搗砧聲裏雁南飛。野人不識長安樂,且趁鱸魚一棹肥。”
古詩雲:“燈檠昏魚目。”讀檠為去聲。《集韻》:“檠,渠映切。有足,所以幾物。”又:“檠,音平聲,榜也。”非燈檠字。韓退之雲:“牆角君看短檠棄。”亦誤也。
吉姓。《元和姓纂》雲:“尹吉甫之後,以王父字為氏,漢有漢中太守吉恪。”賈昌朝《音辨》雲:“吉,氏也。”引《詩》謂之尹吉,其乙切。《崧高詩注》雲:“尹,官氏也。”《風俗通》雲:“師尹,三公,官也。以官為姓,周有尹喜、尹吉甫。”《姓纂》又雲:“少昊之子,封於尹城,因氏焉。”然吉、尹二姓,俱出尹吉甫之後,但《詩注》以尹為官,以吉為姓,未知孰是?
歐公父《墓表》雲:“回顧乳者,劍汝於其旁。”《曲禮》曰:“負劍辟耳詔之。”注雲:“負謂置之於背,劍謂挾之於旁。”
絳縣老人雲:“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季者,末也。今,今日也。謂已得四百四十五全甲子,其末一甲子六十日,而今日乃癸未,才得二十日也,故曰三之一。
文公之十一年,至襄公三十年,通七十四年。以《年表》考之,文公之十一年,歲在己巳,襄公之三十年,歲在戊午,今乃雲七十三年者,蓋謂襄公之三十年,上距文公之十一年,得七十三年也。所謂亥二首六身者。注雲:亥字二畫在上,並三六為身,如“”之六。蓋古之亥字如此寫,故曰二首六身。其下六畫如“”字三個六數也。所謂下二如身,是其日數則六千六百六旬也。故曰是日數也。且四百四十五甲子,合得二萬六千七百日,乃差四十日,則前所謂其季於今三之一,謂其末一甲子才得二十日,故少四十也。且不謂之日,而謂之旬者,蓋古以甲子數日,故謂之旬。如今陰陽家所謂甲子旬中、甲午旬中之類是也。與書“期,三百有六旬”同。
《集韻》引向秀雲:“孟浪,無取舍之謂。”孟,音母朗切。
《唐書》載:“李宗閔知貢舉,門生多清秀俊茂,唐仲、薛舉、袁都輩,時謂之玉筍。”玉筍班,恐因此而得名。
唐初功臣,皆雲圖形淩煙閣。而《河間元王孝恭碑》乃作戢武閣,豈淩煙先名戢武而後改之耶?又《段誌玄碑》亦雲圖形戢武閣。
封德彝名倫,房玄齡名喬,高士廉名儉,顏師古名籀,而皆雲以字行。顏之推雲:“古者,名終則諱之,字乃以為子孫,江北士人全不辯之,名亦呼為字,字固為字。”顏師古《匡謬正俗》雲:“或問:人有稱字而不稱名,何也?”顏師古考諸典故,故以稱名為是。顏師古立論如此,而乃以字行,不可曉也。
唐《河侯新祠頌》,秦宗撰,雲:“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陰人也。”章懷《張衡傳注》引《聖賢塚墓記》雲:“馮夷,弘農華陰潼鄉堤首裏人。服石,得水仙,為河伯。”又引《龍魚河圖》雲:“河伯,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三說雖異,其實皆無所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