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宸瑞已然下令不得傷害百姓,禦林軍拔劍或許真的隻是被迫。那些死在劍下的人全部都是碧洛的信徒,他們以為聖主犧牲為榮,堅信隻要得聖令批準後犧牲的人便能從此脫離苦海,進入一個無病無災的世界裏得享永生,並且會與死去的親人團聚。
有了這種執念,信徒們簡直是排隊送死。
雖然信徒的思想很愚昧,但不得不說,慕容耀的確想了個控製民心的好法子。
那些誤傷百姓的禦林軍被押入天牢,擇日處斬。但這並不足以平息民憤,大家對攝政王和太後的暴政怨聲載道,叫罵連連。當然,桑玥並沒有真的將慕容錦出現在京城的消息泄露出去。慕容宸瑞依舊認為慕容錦在洛邑的某個險阻之地,下令全力搜索,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在慕容錦失蹤的這段時間,曹季恒暫代大將軍之職,指揮洛邑的軍隊與北齊抗戰,接連打了好幾場勝仗,一時間,威望陡增。而曹季恒在洋洋自得的情況下,乘勝追擊,大破北齊敵軍,一舉攻入北齊的境內,搶占了三座城池。
這一豐功偉績傳回京城時,興起了軒然大波,大抵都是對曹季恒的歌頌和讚揚,有官員趁機請求為曹季恒封官加爵,誰料,聖旨尚未送出京城,噩耗傳來:曹季恒在軍中大肆慶功,飲酒作樂,敵軍趁夜偷襲,不僅奪回了三座城池,而且攻入南越境內,燒殺搶掠,無所不用其極,並將曹季恒的頭顱懸在了南越邊關縣城甕城的城門口。
如此,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曹季恒縱然曾揚名立威,建功無數,終究抵不過臨死前丟了城池的屈辱。
馬革裹屍,葬於沙場,一代梟雄,從此英魂永駐。
慕容錦最終“負傷”回了軍營,未等“傷勢”痊愈便奮起作戰,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南越將士士氣大增,個個奮勇殺敵,短短兩日便奪回甕城,將北齊軍士迅速趕出了南越,慕容錦再次站到了威望的頂端!
桑玥歎了口氣,果然如她所料,曹季恒被慕容錦玩得渣都不剩下!像曹季恒這種莽夫,隻需有人在他身邊吹吹耳旁風,就會得意忘形,慕容錦是不在軍營了,可那煽風點火的大把。大肆慶祝,飲酒作樂,曹季恒活該被人斬首!
好在丁山已升了小隊長,即便曹季恒死了,他依舊能呆在軍營,希望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吧。
隨著曹季恒之死而引發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督軍沒了,朝廷唯有再派一人,桑玥怎麼也沒想到,這回,竟然是桑楚沐!
難怪慕容錦會說洛邑烽火燒臨淄,臨淄代表的是父親,這一步棋,從慕容錦北上之前就布好了。表麵上看攝政王提出讓慕容耀陣營的人選送督軍是為了令兩派勢力分庭抗禮,實際上卻是借著這個機會一個一個殲滅為慕容耀衷心赴死的良將!而那晚,慕容錦又說有些人有些事她左右不了,別跟著摻和,大抵指的就是父親北上。曹季恒的下場,是個警告!父親隻身前往洛邑,真不敢想象,將會有多凶險?
父親一旦北上,慕容耀勢必會命他殺掉慕容錦,而慕容錦受攝政王的囑托,也會伺機消滅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