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煎情無處不在(2)(2 / 2)

桑玥故作疑惑:“我有什麼好操心的?”

“不願意說就算了。”分明是心裏有了主意,不告訴他也沒關係,他自有主張。

回到攝政王府,慕容拓第一次主動去了慕容宸瑞的書房,他已沐浴梳洗了一番,想必父王不會察覺出異樣吧。

書房裏,古樸沉寂,一張長長的案桌,上麵整齊地擺放著幾疊奏折,右手處是筆墨紙硯,左手處是一個繡著錦繡山河的屏硯,正對麵的牆上掛著一把寶劍和一副龍騰四海的畫。隻是那龍非金非赤,非凶非猛,反而皎若白駒,寧靜祥和。要麼是主人心態使然,要麼是種掩藏的手段。

“父王。”慕容拓仿佛踩踏清輝而來,輕聲喚時,攜了一分冷然。

慕容宸瑞忙於朝政,慕容拓忙於玩樂,二人獨處的次數屈指可數,慕容拓童年的記憶中,就沒慕容宸瑞什麼影子。如今深夜造訪,他頗覺不自在,因著自己的要求有些出格,心裏亦有些忐忑,恐遭駁回。不過轉念一想,父王向來對他有求必應,這次應該也不例外吧。

慕容宸瑞的眸光自慕容拓踏入書房的那一刻起就亮了幾許,他似隨手拿起一本奏折,翻了翻,道:“來幫我看看,這個要怎麼批?分析道理。”

“是。”慕容拓十分順從走到慕容宸瑞麵前,拿過奏折一看,心裏湧起一股子厭惡,麵上卻稀疏平常,與讀四書五經無異。

這本奏折是歌頌慕容耀的豐功偉績、請求給慕容耀封賞的。江南發了大水,衝垮良田千頃,毀壞房屋無數,幸而慕容耀提前幫助大部分的百姓覓得安身立命之所,僅剩的一些居民也有半數靠著慕容耀贈送的船隻和特製木板熬過一劫。經此一事,慕容耀在民間威望陡增,朝中原本嚷著罷黜他的官員頓時失了底氣。

這份奏折來自英勇侯趙鋒。趙鋒年近七旬,早年隨慕容拓的祖父——玄武帝征戰沙場、平定四方,曾三度救下玄武帝,因此頗受玄武帝的器重,以平民之身封了侯爺。玄武帝駕崩後,趙鋒卸甲歸田,自此不再過問朝堂之事。

他不是攝政王的人,亦不是慕容耀的人。所以,這份奏折極有可能代表的就是民心。

慕容拓斂起幾欲要勃發的冷凝,正色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能遵循此理的帝王寥寥無幾,因而真正的國泰民安、太平盛世極少存在。從朝堂之爭來看,慕容耀是我們的敵人,但如今他為百姓謀了福祉,深得民心,我們反他就是反百姓,既然如此,我們順應民心便是。我認為,父王不僅要封賞他,還要大大地賞,並讓人傳唱歌謠歌頌他,一定給他塑造出一副完美的形象。一來,彰顯了父王慧眼識英才的能力和氣度;二來,百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慕容耀被捧上高位,得享尊榮的同時,想揪他小辮子的人也多了,他隻要行事踏錯分毫都會毀滅他苦心經營的形象。”

說完,慕容拓將奏折還給慕容宸瑞,慕容宸瑞提筆在奏折上批了幾個字,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