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驚奇地發現,自從丹尼爾來到艦上後,士兵們漸漸地變了。他們變得講衛生了,總是衣冠整齊,胡子刮淨了;他們變得文雅了,說起話來彬彬有禮;他們幹涸的眼裏閃爍出光芒;他們嘴角常掛著微笑!
1953年11月初,凱恩接到了撤退回國的命令,這時他有些犯愁了。因為在國外出生的孩子要進入美國,必須要有護照和大使館的簽證。
1000名士兵著急了,他們決定聯名寫信請求領事館批準。言辭懇切的信寄出後,1000顆心天天盼著回信。5天後的一個晚飯時分,領事館終於來信了,回答是簡短有力的"同意"二字。
1953年12月,克魯茲號艦空母艦載著凱恩艦長,1000名士兵和小丹尼爾終於返回美國。然而,當凱恩抱著丹尼爾邁出嬰兒室準備下艦時,他又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愣住了:1000名士兵沿著船欄排成整整齊齊的兩行,列隊等候著他們。
凱恩抱著丹尼爾,每走過一個士兵,那位士兵便向他"刷"地敬個軍禮,凱恩覺得腳下的路變得很長,他正從戰爭走向和平,他懷中的嬰兒丹尼爾是他及他的1000名士兵在這場戰爭中的惟一收獲,他的眼睛濕潤了……
丹尼爾1977年畢業於華盛頓州立大學,獲得傳播學學位。如今他已結婚成家,居住在華盛頓州的艾夫拉塔鎮。
1996年9月16日,1000個老水兵準備在芝加哥重聚一次,他們也邀請了凱恩和丹尼爾參加。
"我們的孩子來了!"聚會那天,那些白發蒼蒼的老水兵們終於迎來了一位英俊瀟灑、身強力壯的年青人。
聚會時丹尼爾大聲說道:"沒有你們這些好心人,我就不會活在世界上,是你們給了我生命!"
"不!"突然,一個老人站了起來,"其實,我們應該感謝你。那時候,我們覺得前途灰暗,戰爭使我們除了打仗沒有一技之長,我們懷疑,即使和平後回到故鄉,我們也隻能成為沒有人需要的廢人。然而是你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作用。試想,一個比我們孱弱幾倍的嬰兒都渴望生存,我們怎麼有權利拒絕生活給我們重新創造的機會呢!"
良久,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掌聲,這掌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戰爭是一個殘酷的惡魔,它帶給人類世界的是離別、死亡,身體和心靈的種種創傷。有許多文學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戰爭所引發的災難,表達了人們對這一惡魔的詛咒和痛恨。作品的情節十分簡單,然而卻蘊涵著深刻的意義。一千個被戰爭"掏空了心中所有的熱情和活力"的士兵,在救助一個嬰兒的過程中,居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認識到不能拒絕生活給予的"重新創造的機會",從而不僅使嬰兒也使他們自己終於煥發了"生命的活力"。而帶來這種變化的,正是愛心與責任感,善良的本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凱恩驚奇地發現,自從丹尼爾來到艦上後,士兵們漸漸地變了。他們變得講衛生了,總是衣冠整齊,胡子刮淨了;他們變得文雅了,說起話來彬彬有禮;他們幹涸的眼裏閃爍出光芒;他們嘴角常掛著微笑!
1953年11月初,凱恩接到了撤退回國的命令,這時他有些犯愁了。因為在國外出生的孩子要進入美國,必須要有護照和大使館的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