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鬆筋保健操
一、上腹部
首先從胸骨柄下端的劍突處開始,沿前正中線向下至臍部,以鬆筋棒的鈍角做圓撥法,在操作路線上呈螺旋形前進。
然後分別沿腎經(腹正中線旁開0.5寸)、胃經(腹正中線旁開2寸)、脾經(腹正中線旁開4寸)在上腹部的循行路線做圓撥法。
二、下腹部
從臍部的水平麵開始,在下腹部,沿任脈(腹部的正中線)在腹部的循行路線。
以鬆筋棒的鈍角做圓撥法,分別沿腎經(腹正中線旁開0.5寸)、胃經(腹正中線旁開2寸)、脾經(腹正中線旁開4寸)在腹部的循行路線。其中是以胃經循行路線為重點,胃經操作5~10遍,其他經脈操作3~5遍,在操作路線上呈螺旋形前進。
背部鬆筋保健操
一、胸背部
首先從大椎穴旁開0.5寸的華佗夾脊穴開始,沿脊柱旁開0.5寸的橫度向下,以鬆筋棒的銳端,做劃撥法至至陽穴旁開0.5寸的華佗夾脊穴。
然後從大椎穴旁開1.5寸處開始,沿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即脊柱旁開1.5寸的橫度向下,以鬆筋棒的銳端,做劃撥法至膈俞穴。最後從大椎穴旁開3寸處開始,沿足太陽膀胱經第二側線,即脊柱旁開3寸的橫度向下,以鬆筋棒的銳端,做劃撥法至膈關穴,一側做完再做另一側,每條路線做3~5次,至局部有微微的酸脹感為度。
二、腰背部
腰背的操作主要是背部至陽穴至命門穴(中焦部位)鬆筋手法,沿背椎棘突旁開0.5寸開督脈線夾脊穴做劃撥鬆筋手法。沿背脊椎棘突旁開1.5寸膀胱經第一側線做劃撥鬆筋手法。沿背脊椎棘突旁開3寸膀胱經第二側線做劃撥鬆筋手法。以上手法為腰背部一側的鬆筋手法,另一側手法相同。
三、腰骶部
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沿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脊柱旁開1.5寸)、第二側線(脊柱旁開3寸),從至陽穴平麵至腰俞穴平麵。
以鬆筋棒的鈍麵做刮法,要求力度輕柔,反複操作3~5遍,皮膚微微發紅發熱即可;然後在骶部繼續做刮法,範圍大致在八穴區域內,反複操作3~5遍,皮膚微微發紅發熱即可。
上肢部鬆筋保健操
一、肩部
肩前部以鬆筋棒的尖端,先由雲門穴開始,到腋前紋頭處做劃撥法,然後再由雲門穴沿鎖骨下緣,操作至天突穴。
肩後部先從巨骨穴開始,到腋後紋頭的肩貞穴做劃撥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鬆筋棒感覺到有筋結的位置,一定要做重點的彈撥操作,直到局部有酸脹的熱感為度。
然後沿肩胛岡上緣做劃撥法,力度要求深透,至局部有較強烈的酸脹感覺為止,最後以鬆筋棒的鈍麵在肩胛岡下窩處做刮法。
二、臂部
一般按照手三陰手三陽鬆筋,考慮血液流向是由心髒流向手指末梢,故手法多半從手指末端開始先鬆筋,亦有以經絡順補逆瀉法則(逆經絡走向鬆筋為瀉,順經絡走向鬆筋為補)的特殊考慮,但這必須是對髒腑辨證準確的專業人士,並依照個人體質而定。手部經絡是整條線,為方便操作者手法操作,將手部分為三部位鬆筋,但每一部位鬆筋手法必須彼此銜接。
腹部鬆筋保健操
一、上腹部
首先從胸骨柄下端的劍突處開始,沿前正中線向下至臍部,以鬆筋棒的鈍角做圓撥法,在操作路線上呈螺旋形前進。
然後分別沿腎經(腹正中線旁開0.5寸)、胃經(腹正中線旁開2寸)、脾經(腹正中線旁開4寸)在上腹部的循行路線做圓撥法。
二、下腹部
從臍部的水平麵開始,在下腹部,沿任脈(腹部的正中線)在腹部的循行路線。
以鬆筋棒的鈍角做圓撥法,分別沿腎經(腹正中線旁開0.5寸)、胃經(腹正中線旁開2寸)、脾經(腹正中線旁開4寸)在腹部的循行路線。其中是以胃經循行路線為重點,胃經操作5~10遍,其他經脈操作3~5遍,在操作路線上呈螺旋形前進。
背部鬆筋保健操
一、胸背部
首先從大椎穴旁開0.5寸的華佗夾脊穴開始,沿脊柱旁開0.5寸的橫度向下,以鬆筋棒的銳端,做劃撥法至至陽穴旁開0.5寸的華佗夾脊穴。
然後從大椎穴旁開1.5寸處開始,沿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即脊柱旁開1.5寸的橫度向下,以鬆筋棒的銳端,做劃撥法至膈俞穴。最後從大椎穴旁開3寸處開始,沿足太陽膀胱經第二側線,即脊柱旁開3寸的橫度向下,以鬆筋棒的銳端,做劃撥法至膈關穴,一側做完再做另一側,每條路線做3~5次,至局部有微微的酸脹感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