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說說教育方針的“硬”與“軟”(1 / 1)



美國的教育正“由軟轉硬”,而中國的教育卻有“軟化”的傾向。

當杜威的教育哲學順應社會發展漸顯優勢並漸漸占了主流的時候,美國的教育便從強調服從、強調紀律,逐步過渡到強調創意和保護和培養孩子的自尊上來。新政以後,自由派把這套哲學不斷演繹並強勢推進,老師家長不能隨便訓斥學生,教學打分要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在一片“Very Good”聲裏,美國的教育逐步“軟化”。但是,最近二十年,由於自由派讓教育走向極端,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出現了許多“軟話”帶來的問題,保守主義又一次崛起。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已經認識到,一味順應嬌縱孩子,最終會使他們喪失應有的社會競爭力。因此,隨著美國的文化由“軟”轉“硬”,教育也開始逐步建立基本的硬標準。盡管遭到社會習慣勢力的強烈抵抗,美國的教育還是走上了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硬”的路。現在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特別是那些知識層次高,重視孩子人生設計的家庭,從孩子三四歲就開始籌劃進“常青藤”的大有人在。讓孩子鋼琴、芭蕾、外語、足球,一個班接著一個班地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美國的成年人中,克林頓夫婦、布什、戈爾、克裏為代表的當今美國的統治階層,他們把自己在硬碰硬的世界中獲得的經驗,帶到了領袖的性格中。這就更加強化了當今美國各方麵的“硬”性。美國人那種汽車洋房的舒適生活方式帶來的軟化正在改變。朝鮮戰場上,麵對英雄王成的爆破筒,兩股戰栗的形象,也在改變。“翻開報紙,會看到身價百萬的美國橄欖球明星慷慨從戎,戰死沙場。華爾街的年輕金融分析家,也拋開自己的黃金屋,作為步兵死在伊拉克。現在的美國,蠻性正在蘇醒。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美國都準備硬碰硬。”

我們的教育怎麼辦?成功教育、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等等,在推進素質教育中功不可沒,改變了我們的教育理念,強化了人的全麵發展。但同時,我們津津樂道於這些教育模式也使中國教育兩千多年來的“硬”傳統弱化,也就是說我們在津津樂道於教育的軟化。教育的“硬”傳統正在消亡,新的剛柔相濟的教育秩序尚未中氣十足地登場。

“每當一個民族達到了高水平的文明後,都會被自己的文明所軟化、腐蝕,最後被相對野蠻的民族征服。雅典最後在伯羅奔尼撒之戰敗在斯巴達手下,後來又被北方“野蠻”的馬其頓征服。輝煌的羅馬帝國,也在‘野蠻’民族的攻擊下崩解。中華文明,更是不斷重複著同樣的命運。”我們的教育怎樣平衡“硬”“軟”?我們怎樣在強調時代性的前提下辯證科學地學習杜威的教育理論?我們怎樣科學辯證的發揚光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們怎樣真實推進新課程的改革,使新課程“硬軟得當”?等等問題,其實都是教育大方針,大策略的“硬”與“軟”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