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你很緊張,擔心她又對你提出要求?
莎莉:對對,一種緊張感,我就擔心自己正欣賞美景的時候,我媽突然來一句:“你要是用功的話,也會和媽媽一樣的。”
我:你感覺她離你很遠。
莎莉:你是說距離感嗎?是的,我時常在想,其他人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呢?我的朋友就可以和她媽媽撒嬌,但是,我連和我媽開個玩笑都不敢。
我:你一直擔心她內心看不起你。
莎莉:唉,是啊,所以,我才希望通過考上研究生來證明自己。
我:是有些可悲。你的意義和價值感不是你自己決定和選擇的,而是順從母親的意誌,迎合她的喜怒。
莎莉:(眼睛濕潤了)我多希望媽媽可以告訴我:“你很棒的,媽媽永遠無條件愛你。”
我:唉,你隻有學習的時候能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才能相對快樂些。但是你缺乏誌向,也就是奮鬥的動力和屬於你的理想。
莎莉:是這樣的,有時候我感覺自己除了考試,好像什麼都不會,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嗯,你始終被一種空虛感所包圍,這讓你很痛苦。
解碼
這是一個意象驚悚的夢,它很好地印證了自體心理學中有關健康自戀的合理性需求。
按照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每個人都有三種自戀的需求。第一種是“誇大的需求”。如果嬰兒能從母親的眼睛中感受到一種欣賞、讚美和無條件的接受,那麼,嬰兒的情感就會得到滿足,嬰兒的內心世界就會獲得安全感,未來就會成長為心理結構中的“誌向”,給個體的發展提供動力。但是,如果嬰兒無法從母親的眼神中感受到這種對自己的欣賞、讚美和無條件的接受,那麼,嬰兒就會陷入情感饑渴之中,內心世界就會缺乏安全感,長大以後,他(或她)的人格結構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來防禦這種空虛感。一旦這種空虛感浮現到意識層麵,她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莎莉的腸易激綜合征,就是這種空虛感的轉化。每當她的空虛感快要浮現到意識中的時候,她就會拉肚子。對於莎莉而言,相比於意識到空虛感的痛苦,不如去感受拉肚子的痛苦。
第二種自戀的需求是“理想化需求”,就是嬰兒想說“你是完美的,但是,我是你的一部分”。這時候,嬰兒往往希望父母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父母就是神。“理想化需求”會成長為心理結構中的“理想”,給個體發展提供目標感。可惜莎莉的母親雖然能幹,卻總不在莎莉身邊,以致莎莉覺得母親的成功與自己沒關係,這導致她缺乏理想。
第三種是“孿生需求”,就是隨著心理的發展,兒童的需求會指向父母之外的人,兒童會渴望從爺爺奶奶、兄弟姐妹、朋友等人身上獲得被支持的感覺。如果被滿足,“孿生需求”會成長為心理結構中的“技術和能力”,引導著個體把心理動力流向目標和理想。
我:你很緊張,擔心她又對你提出要求?
莎莉:對對,一種緊張感,我就擔心自己正欣賞美景的時候,我媽突然來一句:“你要是用功的話,也會和媽媽一樣的。”
我:你感覺她離你很遠。
莎莉:你是說距離感嗎?是的,我時常在想,其他人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呢?我的朋友就可以和她媽媽撒嬌,但是,我連和我媽開個玩笑都不敢。
我:你一直擔心她內心看不起你。
莎莉:唉,是啊,所以,我才希望通過考上研究生來證明自己。
我:是有些可悲。你的意義和價值感不是你自己決定和選擇的,而是順從母親的意誌,迎合她的喜怒。
莎莉:(眼睛濕潤了)我多希望媽媽可以告訴我:“你很棒的,媽媽永遠無條件愛你。”
我:唉,你隻有學習的時候能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才能相對快樂些。但是你缺乏誌向,也就是奮鬥的動力和屬於你的理想。
莎莉:是這樣的,有時候我感覺自己除了考試,好像什麼都不會,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嗯,你始終被一種空虛感所包圍,這讓你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