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立國,不是強勢是使命(1 / 2)

普京在2000年到2008年的總統執政生涯中,俄羅斯軍事建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謀劃宏觀戰略、擴大經費支出、擴充軍備力量。

理論創新是實踐進步的重要前提,普京十分認同這個觀點。他在2000年調整和修改俄羅斯的“安全構想”之後,便時常親自視察軍隊,並根據軍隊現狀積極參與和指導軍隊現代化計劃的製訂,甚至直接決定出台解決軍隊麵臨的困難的方案和策略。這種戰略思維的調整革新,一直延續到2003年10月。通過戰略規劃的製定,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國防體製已經擁有了相應的法律基礎,理順軍政之間的權力矛盾有了具體依據。

普京對國防係統內部官員反複強調,軍事實力的強大與否,直接關係到國際環境是否安全,所以要確保在21世紀這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時代裏,俄羅斯具備對各種潛在威脅做出有效的應對能力和敏銳的反應能力。

普京更是直言不諱地宣稱,俄羅斯在必要時需要動用一切軍事手段,以維護國家利益的穩定和人民不受侵犯。

2003年10月以後,隨著國防部高級軍官會議的成功召開,普京的軍事立國政策順利地進入到了第二階段,即在經濟發展初見成效的基礎上,擴充軍費開支,鞏固國防實力。自此俄羅斯的軍費開支,每年都要以不少於30%的平均速度實現大幅度的增長。

2000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總額也不過是1900多億盧布,而到了2007年則驟然增長到了8000多億盧布。軍費增長速度如此迅猛,除了國家財政的支撐,更在於戰略目標這一動力的驅使,這使得俄軍在軍事改革中成功實現了對軍事規模從“維持型”到“擴展型”的轉變和升級,武器裝備得到了更新換代,國防現代化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軍事經費開支的加大,除了更新武器裝備外,還少不了軍事演習的操辦。2004年2月,俄羅斯聯邦曆史上最為宏偉的一次戰略力量類型的軍事演習正式開始,本次演習的名稱為“安全-2004”,是現代史上少有的一次核戰爭背景下的模擬操練,同時也將海軍、陸軍和空軍的作戰細節囊括其中,例如戰略導彈的發射等重要的現代戰爭技術元素。

此外,為了緩解經濟和財政壓力,普京在增加軍費開支的同時,還相應地做出了一係列涉及軍工企業的經濟改革,減免了軍工企業的部分債務,實現了對其外部資金的及時援助,以及積極參與國際軍用產品的市場競爭。在國防工業部門中,也通過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精簡臃腫的行政機構的體製變革,強化了軍事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互助關係,為軍費的充足奠定了必要的製度保障和經濟基礎。

2005年,普京在連任總統之後,俄羅斯的軍事立國之路也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即致力於對軍備力量的全麵擴充。俄羅斯軍隊在提高士兵和軍官的作戰能力和軍事素養的前提下,需要進一步增強現代化武器的裝備數量,以圖在軍事競爭中達到與美國旗鼓相當的水平。

普京在2000年到2008年的總統執政生涯中,俄羅斯軍事建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謀劃宏觀戰略、擴大經費支出、擴充軍備力量。

理論創新是實踐進步的重要前提,普京十分認同這個觀點。他在2000年調整和修改俄羅斯的“安全構想”之後,便時常親自視察軍隊,並根據軍隊現狀積極參與和指導軍隊現代化計劃的製訂,甚至直接決定出台解決軍隊麵臨的困難的方案和策略。這種戰略思維的調整革新,一直延續到2003年10月。通過戰略規劃的製定,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國防體製已經擁有了相應的法律基礎,理順軍政之間的權力矛盾有了具體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