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一再受到父母的壓製,但還是成功獲取了門捷列夫學院的工程學學位。由於他是猶太人的兒子,所以他進入軍工企業的理想因受到蘇聯官方的限製而一再失敗,官方認為猶太出身的他並不適合在保密性很強的軍工企業裏工作。如此,他隻好憑借大學時代自籌的經費轉戰於“青年科學技術創新中心”去開創前景。
通過非現金信用的兌換,加上創業賺取的錢財,霍多爾科夫斯基在25歲時便掌握了大量的外彙存款,他的企業也擁有出口權,可以將非現金信用兌換成外彙。
蘇聯解體後,在俄羅斯的石油業和銀行業中,地位最高的人非霍多爾科夫斯基莫屬——尤科斯石油公司CEO,是他畢生最具成功意義的標誌。
斯摩棱斯基的主導領域是俄羅斯的商業銀行。他是全俄羅斯八大銀行之一的首都儲蓄銀行的開創者。除了銀行業,他在石油業、建築業、有色金屬加工業和裝甲車製造業等多個工商業領域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6年11月,斯摩棱斯基在金融業中再創佳績,控製了八大銀行中的另外一家——農工銀行的經營權,其金融寡頭的地位從此達到了巔峰。
阿文和弗裏德曼,是七大寡頭中的一對“黑白無常”,他們在阿爾法銀行的引導和支撐下,組建了龐大的阿爾法集團,其中阿爾法水泥公司是俄羅斯規模最大的水泥企業,阿爾法艾克公司是俄羅斯境內屈指可數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公司。
1996年對於普京來說,是其政治仕途中最為低迷的一年。而對於這些形形色色的寡頭來說,卻可謂最為春風得意的一年。當時,為了抗衡強大的俄羅斯共產黨的政治勢力,葉利欽秘密召見了七大寡頭,雙方以政商通吃的方式,開始了國家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分享。
英國的《金融時報》透露的相應消息顯示:七大寡頭與葉利欽的聯盟,在為葉利欽提供了不少於300萬美元的競選經費的前提下,陰謀控製俄羅斯的政權和前途。葉利欽在毫無國家杜馬內政治黨團的支持之下,竟然能把總統寶座穩穩挺到1999年12月31日,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這七隻商界老虎。其中最大最凶猛的一隻西伯利亞虎——別列佐夫斯基,甚至在公眾場合狂妄叫囂:“俄羅斯的商人們對葉利欽總統取得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葉利欽還算是“知恩圖報”,借助自己的政治權力,對七大寡頭的支持投桃報李。於是,金融寡頭及其代理人紛紛進入俄羅斯的國家權力機構,國家政治的中心逐漸朝金融寡頭們靠攏。
葉利欽在執政末期頻繁更換總理,除了普京之外,其他幾位政府總理都與寡頭們的幹預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葉利欽下野之後,金融寡頭在政壇上的優勢地位並沒有隨之銷聲匿跡,而是變得更加猖獗和肆無忌憚。故此,對普京而言,打擊寡頭勢力勢在必行。然而,俄羅斯的經濟若要穩定持續發展,又不能離開這些寡頭,普京作為政治家,打擊麵不可過於廣闊。
普京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他一直致力於采取一種符合俄羅斯國情的經濟路線,既不能同蘇聯時代的太“左”,同時也不能如葉利欽時代的太“右”,他希望實現中央管理與市場自由的結合,創建一條全新的經濟發展路線。
對於金融寡頭的懲治,普京曾和盤托出了自己的想法:“打擊1%,讓其餘的99%繼續效力。”
金融寡頭在一定限度下的存在,對於經濟發展仍然利多弊少,更何況打擊麵太大並不是一種成熟的政治鬥爭方式。因此普京堅信,不必拍“蒼蠅”,打“老虎”就行!
化敵為友,去繁為簡,正是普京在整肅寡頭過程中的高明之處。他想的是,成群的“蒼蠅”無須逐一拍擊,隻要打這七隻“猛虎”,“蒼蠅”也就失去了傳播腐敗病菌的靠山,俄羅斯社會的百業俱興,便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