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保險:恩師與“辭職”(1 / 2)

當然,即便是曆史上的那些偉大人物,要想做成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得不遵循情勢與規律的原則。普京此前所供職的克格勃,代表的是蘇聯政治意識形態的實體利益和政治立場,在“八一九”政變中戈爾巴喬夫被迫下野之後,它便成為緊急狀態委員會下附屬的機構組織。而葉利欽與緊急狀態委員會之間的鬥爭,極大地扭轉了緊急狀態委員會與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從此蘇聯在全局上徹底失去了所有的控製力量,克格勃這個不一般的組織也在民眾的輿論之間被無情地負麵化了。

大批的克格勃官員辭職,他們寧可在老家的住宅裏做一個本本分分的富家翁,也不願在情報係統中再費力不討好地賣命工作。

對於決定俄羅斯未來走向和國家命運的這場鬥爭,西方國家都在密切關注,其輿論顯得有些幸災樂禍,這個讓它們不得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低三下四的社會主義超級大國終於就要消失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普京和大多數蘇聯體製內的公務人員來說,辭去公職,謀求新路,畢竟是一個分外痛苦的抉擇,再說這又談何容易呢?

普京審時度勢,最終再次提交了辭職申請。因為在他看來,再死心塌地地留在克格勃,不但無任何好處,而且在這個政壇風雲變幻莫測的關鍵時刻,一步選錯就等於失去了所有可能的前途。

其時,克格勃的社會地位不比從前,克格勃很可能會以他為工具,來解決一些比較敏感的政治內部問題,例如對克格勃對立麵中的一些民主人士的調查和審理等。

在德累斯頓的特工生涯中——尤其是那次嚴重事件,普京已經深深體會到了一種“孤立無援”,若不是他能力不凡,要麼在異國他鄉身受重傷,要麼會被克格勃開除。此時的普京,知道自己必須找準政治立場。

第二次辭職,標誌著普京與克格勃的一切統統斷絕了聯係,劃清了界限,卻為即將到來的嶄新前途打下了基礎。

當時,克格勃為了挽回蘇聯當局的頹勢,在抓捕民主人士的時候將矛頭對準了一向鼓吹民主的索布恰克。離開克格勃的普京,恰逢索布恰克被追捕,他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帶著一隊特種民警及時奔赴現場,保住了自己的恩師,這也使他站在了克格勃的對立麵。

不過,事實很快證明了普京的決斷是正確的,在這個多事之秋的8月,蘇聯緊急狀態委員會果然在政治角力中以失敗告終,從開始到結束,僅僅曆時3天時間。自此,俄羅斯聯邦取代蘇聯,成為東斯拉夫民族新的權力組織形式,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普京的這次轉變,在一些人看來難免不妥,他的幾個朋友曾對此表示十分不解。但普京的態度極為鮮明,他的舉動並不表明他“去尋求誰的庇護”,在那個雙方勝負還不確定的情況下,見風使舵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

當然,即便是曆史上的那些偉大人物,要想做成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得不遵循情勢與規律的原則。普京此前所供職的克格勃,代表的是蘇聯政治意識形態的實體利益和政治立場,在“八一九”政變中戈爾巴喬夫被迫下野之後,它便成為緊急狀態委員會下附屬的機構組織。而葉利欽與緊急狀態委員會之間的鬥爭,極大地扭轉了緊急狀態委員會與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從此蘇聯在全局上徹底失去了所有的控製力量,克格勃這個不一般的組織也在民眾的輿論之間被無情地負麵化了。

大批的克格勃官員辭職,他們寧可在老家的住宅裏做一個本本分分的富家翁,也不願在情報係統中再費力不討好地賣命工作。

對於決定俄羅斯未來走向和國家命運的這場鬥爭,西方國家都在密切關注,其輿論顯得有些幸災樂禍,這個讓它們不得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低三下四的社會主義超級大國終於就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