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1中學這所地地道道的以理科教學為主要內容的學校,普京並未表示要做第二個門捷列夫,這從實際的科目選擇上也可以看出。他主攻文學、俄語和政治,斷然舍棄了物理、化學等與克格勃關聯不大的學科。

更為重要的是,熱愛體育鍛煉的普京,甚至謝絕了拉赫林教練免試送他去五金技校深造的好意。

上了大學以後,普京選擇了法學專業,並將德語水平發揮到了極致。很多人認可普京在學習方麵的用功和努力,卻鮮有人知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朝著克格勃的方向去奮進的。

後來,普京曾慨歎當時的理想訴求心境:“有生以來,需要我傾盡生命中的全部賭注為之一搏的情形有過幾次,這次就是其中之一。要麼徹底完蛋,要麼現在就做決定,一切都自己做,以期人生中出現自己所希望的一個新階段。”

國際法專業的深造、體育技能的精深以及德語交際的流暢,都使得普京具備了進入克格勃的客觀條件。而他在大學時代,更是有幸與克格勃教員接觸和會晤,顯然,這與他前兩次不成熟的拜訪不無關聯。

當時,那位教員要求普京第二天在約定的地點會合,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自然令普京欣喜若狂。這種興奮和喜悅,絲毫不亞於他與柳德米拉成功相戀。

翌日,普京整裝待發,來到了相約的地點,比那位教員早到了幾個鍾頭。不久,那位教員抵達約定地點。初見普京,這位教員便和盤托出了克格勃決定收下他的原因。

原來,一切似乎都已經在克格勃的“眼皮底下”了。列寧格勒大學法律係的教學實力固然在整個蘇聯有口皆碑,但其培養出來的法律係學生多以書生意氣見長,像索布恰克這樣的教授學者在校園裏比比皆是。此外,該校培養出的學生,很多礙於克格勃的名聲,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中更青睞於做法官或檢察官。故此,除了普京,雖然還有三個出自列寧格勒大學法律係的優秀學生一度被克格勃看好,最終卻未能被收留,更遑論培訓和深造了。

普京較之於他們的優勢還在於,他不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司法人員,他更熱衷於為國家做出相應的貢獻。如此,克格勃最終選擇普京,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入克格勃,普京最終如願以償,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當然,這一切隻是他走向人生巔峰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