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1 / 2)

導遊還在職業化地解說著什麼,遊客都被長青庵的祈福求子之說吸引了,紛紛跟隨導遊前往,若雲卻啞然失笑,想這庇佑祈福的心意永遠不會過時,人在戰亂的年代,在和平的年代,永遠都在祈望安定,殊不知,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動亂,哪有無虞的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終是一紙空文。

回憶自己的前半生,又何嚐不是一場激烈的戰爭,每天在陰謀詭計裏打轉,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算計,過得如履薄冰,卻還是被陷害。誰人不是竭盡全力為己贏得分寸之地而不擇手段,爭名、爭利、爭財,踩著別人的屍骨往上爬。她自己也不可避免地,卷入這場你死我活的追逐裏。

人心的鬥爭和槍林彈雨的戰爭同樣可怕。

長青庵在抗戰時期就被炸毀,在抗戰結束後殘骸又被自廢墟中挖出塑形重建,而今已然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終日香火鼎盛,遊人絡繹不絕。很多人慕名前來,燒香祈福,保佑富甲一方,家庭幸福,平安健康。

至於徐家老宅,若雲已經沒有勇氣和力氣前去一探究竟,隻知道老宅被政府收回,三易其主,如今已被挪為影視拍攝的基地,據說最近就有一部反映民國生活腐敗奢侈之流的電影上映,若雲實在是不知說什麼為好。就此回去了罷。前塵往事,紛紛紜紜,就此過去了罷。

打道回寒川!

是的,寒川政府憐憫弱小孤老,曾提出使她去社會福利院居住,但若雲拒絕了。後來若雲用拆遷補償款買下一棟舊式民社,好歹有了安息之所。偶爾去福利院看看素兮和嘉嘉,人生如此,已經別無所求了。

若雲沒想到的是,三個月後,抗戰紀念博物館業已建成,規模雖不算宏大,但也足以令人眼前一亮。正式開業那日,參觀者魚龍混雜,各行各業,多而繁亂。本地人居多。

一枚玉石墜子靜靜躺在玻璃展台裏供遊客觀賞。

一位老人步履蹣跚,緩緩站定,她顫巍巍望向角落裏的墜子,眼睛裏露出奇異的光芒。

陽光與陰影默默在這裏對視著。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枚玉石墜子,嚴格說來它不是抗戰遺物,但它確實是件文物,早在十八世紀初,由民間玉石匠人打造,後被三易其主,最近的一位買家相傳是要送給心愛女子的定情之物,不知為何遺失在某拆遷建築的廢墟中,幸得被人拾得,作為文物上交。我們今天才能在此一睹它的美麗。”

你總是身不由己來到一生中的一些日子。

往事如忽然飛過的宏大鳥群,橫掃上空,鋪天蓋地地襲來。沿著玻璃的紋路和玉石墜子反射出的光亮,一層一層滑向內心最深處。

她閉上眼睛,唇邊掛著一個嘲弄的微笑。在這耽於幻想的時刻,一生的波濤詭譎,不可說。

導遊還在職業化地解說著什麼,遊客都被長青庵的祈福求子之說吸引了,紛紛跟隨導遊前往,若雲卻啞然失笑,想這庇佑祈福的心意永遠不會過時,人在戰亂的年代,在和平的年代,永遠都在祈望安定,殊不知,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動亂,哪有無虞的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終是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