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文案】

雁望曾說:古調猶自愛,雖是今人多不彈。

原來雖是古調今人少彈,然猶有聆餘音者。

多謝!

【書名】青葉書塾

【作者】沙雁望

【正文】

楔子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宋晏殊冬至日,一年裡白晝最短的日子。廖羽遲替父親談完一筆字畫生意,走出臨街茶樓,呼吸到空氣裡醞釀的清寒雪意。

薄暮伴隨著雪意,早早降臨了蘇州城。由於冬至節的緣故,雖已過了晚市時分,街道上還依舊熙攘著人群。廖羽遲穿過人群,橫過茶樓前的長街。雖然雪意漸濃,但既已到了長街,廖羽遲決定再去一趟這長街後的小巷。

“這位客官是北人吧?要投棧嗎?小棧最乾淨的!”一家客棧門前,伶俐的小夥計攔住了廖羽遲。“謝謝,我不用。” 走在一群身材細巧的蘇州人中間,骨架高大的廖羽遲有些顯眼,那小夥計一眼看出廖羽遲是北人不奇怪。廖羽遲自小生長於汴梁,是汴梁人。一方水土一方人,與東京汴梁相比,蘇州顯得柔膩而安詳。如同廖羽遲童年記憶裡的母親一樣,柔膩而安詳。兩年前,父親兌現了對早逝母親的承諾,帶母親的靈柩回到她念念不忘的故鄉蘇州安葬。父親也就此定居蘇州。廖羽遲被父親留在汴梁。作為父親的獨子,他一麵掌管著汴梁的字畫老店,一麵繼續在汴梁名塾青葉書塾的學業。父親對廖羽遲期望很高,堅持讓他留在汴梁,將來好有機會入選宮廷的畫院。這次為期一個月的蘇州之行,是廖羽遲趁書塾冬假探望父親。比起廖羽遲這個書生氣的兒子,曾經做過畫師的父親已經更像一個純粹的生意人,正張羅著要開張廖家在蘇州的第二家字畫分店。新店的店址,就在這一處熱鬧長街的背後,一條叫做小秦巷的巷口。店址位置不選在鬧市,卻看中小巷的安靜一隅,有些不合生意之道。不過看過房舍後,廖羽遲明白父親選擇它的原因:那房舍雖小,且有幾分破敗,內裡卻構築得十分精雅,一看便知是書香舊族的遺跡,若加些修繕,必能出色。隻是有一點為難——這處房舍原來的主人一直將房屋出租,最近一家程姓租客是祖孫二人,已經住了兩年,如今似乎有意刁難,拖延著不肯遷出。半個多月前廖羽遲來蘇州的第一天,曾被父親遣到小秦巷來說服這家租客搬移。那天廖羽遲在房產舊主人的帶領下,也是在薄暮時分上門,可是吃了閉門羹。房產舊主人怕廖羽遲氣惱,在一旁急急解釋說,程家祖父幾天來病重不能會客,其孫大概延醫未歸。從舊房主和幾家鄰居口中,廖羽遲知道程家祖孫平日深居簡出,性格都頗為偏僻,和鄰人幾乎沒有來往。有好事的鄰居打聽過這家的底細,可沒有打聽出什麼端倪,隻知道他們祖孫好似曾經飄零異鄉,走過了很遠的路,蘇州終於成為他們落腳的地方。那位祖父似乎是一位樂師,春天的晚上會長時間吹響一管竹蕭,隻是簫曲大多荒腔古調,不似尋常坊間樂師的曲目,常聽得鄰人納悶。那孫兒雖還隻是一個弱冠少年,脾氣卻比祖父有過之無不及,簡直孤介得討人嫌。

聽過眾芳鄰對這家人的不良評價,廖羽遲倒起了同情心。流落異鄉、傍人居住的清寒門戶,處世卻能如此不群,廖羽遲以為他們必有可敬之處。那天廖羽遲不忍逼迫,隻將自己的拜帖留給房屋的舊主人,托其轉交程家少年。

廖羽遲說服父親一起耐心等候程家少年的回音,可是回音一直沒有等到。

今天因為一樁生意廖羽遲又來到這條街道。他決定再度登門,也許那戶人家需要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