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業主體、客體及其運行(1 / 3)

(二)商業主體要素

商業主體要素是指構成商業主體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有形的與無形的各種因素,主要包括人員、資本、物質技術設備、信息、科學技術、教育、經營管理等等。商業主體要素可以根據其特征與功能劃分為三個層次。

1.實體性要素。主要包括商業人員、商業勞動資料與商業勞動對象。商業人員是主體性要素,支配與控製商業勞動資料與商業勞動對象。商業勞動資料主要指物質技術設備,商業勞動對象主要是商品,這是就實物形態而言;就價值形態而言,二者分別表現為商業的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商業人員是商業活動的主體性要素,是商業勞動的承擔者。所謂商業主體作為商品的監護人和商品流通的組織者與推動者,主要是借助商業人員所從事的商業勞動而體現出來的。商業勞動具有三個特點:(1)服務性強。商業勞動不僅直接作用於商品實體,如購買和銷售,而且還要作用於商品的出售者與購買者,如谘詢、展示、陳列、說明、售後服務等等,較生產勞動更具有迂回性,這是由商業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的。(2)彈性大。商業勞動受內外因素如企業組織狀況、經營管理水平、勞動者素質、商品供給狀況、消費需求特點、工作環境與經濟政策等等因素製約,其中沒有直接成果的勞動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並且不易縮減,這是由商業所涉及的各種利益關係與技術關係的複雜性所決定的。(3)主觀能動性強。商業勞動發生於人與人之間,商業勞動者的知識水平、文化素質、道德修養、敬業精神等主觀因素對商業勞動的成果影響很大,往往決定了是否能夠實現潛在交換,也影響著商業主體經濟效益的實現。

物質技術設備主要是指商業活動中的經營設施與經營手段,包括建築物、營業用具、運輸工具、儲藏設施、技術裝備等等,是商業活動中所必需的勞動資料。商業勞動者正是通過物質技術設備才將自己的活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去,從而完成商業勞動。商業物質技術設備具有兩個特點:(1)有機構成低。商業專業化地媒介商品交換,自身不從事生產,而是為社會實現商品價值服務,主要表現為服務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易,而不涉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係,因此活勞動比重大,物質技術設備居於輔助地位。(2)發展變化緩慢。商業活動具有相當的分散性與複雜性,與生產部門相比,不易采用高度複雜的、定型化的物質技術設備,而那些相對簡單、適應性強的物質技術設備則被長期、廣泛地運用盡管如此,商業物質技術設備水平還是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而不斷提高的,這也是商業現代化的表現之一。

(二)商業主體要素

商業主體要素是指構成商業主體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有形的與無形的各種因素,主要包括人員、資本、物質技術設備、信息、科學技術、教育、經營管理等等。商業主體要素可以根據其特征與功能劃分為三個層次。

1.實體性要素。主要包括商業人員、商業勞動資料與商業勞動對象。商業人員是主體性要素,支配與控製商業勞動資料與商業勞動對象。商業勞動資料主要指物質技術設備,商業勞動對象主要是商品,這是就實物形態而言;就價值形態而言,二者分別表現為商業的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商業人員是商業活動的主體性要素,是商業勞動的承擔者。所謂商業主體作為商品的監護人和商品流通的組織者與推動者,主要是借助商業人員所從事的商業勞動而體現出來的。商業勞動具有三個特點:(1)服務性強。商業勞動不僅直接作用於商品實體,如購買和銷售,而且還要作用於商品的出售者與購買者,如谘詢、展示、陳列、說明、售後服務等等,較生產勞動更具有迂回性,這是由商業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的。(2)彈性大。商業勞動受內外因素如企業組織狀況、經營管理水平、勞動者素質、商品供給狀況、消費需求特點、工作環境與經濟政策等等因素製約,其中沒有直接成果的勞動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並且不易縮減,這是由商業所涉及的各種利益關係與技術關係的複雜性所決定的。(3)主觀能動性強。商業勞動發生於人與人之間,商業勞動者的知識水平、文化素質、道德修養、敬業精神等主觀因素對商業勞動的成果影響很大,往往決定了是否能夠實現潛在交換,也影響著商業主體經濟效益的實現。

物質技術設備主要是指商業活動中的經營設施與經營手段,包括建築物、營業用具、運輸工具、儲藏設施、技術裝備等等,是商業活動中所必需的勞動資料。商業勞動者正是通過物質技術設備才將自己的活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去,從而完成商業勞動。商業物質技術設備具有兩個特點:(1)有機構成低。商業專業化地媒介商品交換,自身不從事生產,而是為社會實現商品價值服務,主要表現為服務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易,而不涉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係,因此活勞動比重大,物質技術設備居於輔助地位。(2)發展變化緩慢。商業活動具有相當的分散性與複雜性,與生產部門相比,不易采用高度複雜的、定型化的物質技術設備,而那些相對簡單、適應性強的物質技術設備則被長期、廣泛地運用盡管如此,商業物質技術設備水平還是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而不斷提高的,這也是商業現代化的表現之一。

資本是指商業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的價值形態,可以將其區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兩部分。商業主體資本的特點是:(1)流動資本比重占絕對優勢,一般為80%左右;(2)流動資本中商品資本又占絕對優勢,一般也為80%左右。由此可見,商品資本是商業主體資本的基本存在形態,商業主體經營管理的重點也是商品資本。如果按照商業主體資本的來源,可以分為自有資本與信貸資本兩部分,大部分資本尤其是商品資本來源於信貸資本,成本較高,利息支出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這就要求商業主體具有高超的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資本的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益。

2.非實體性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科學技術、教育等,其中信息尤為重要,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範圍迅速擴大,消費需求複雜多變,信息的重要性還在不斷上升。信息不僅是製約流通的先導條件,也關係到商業主體的競爭力。商業主體為了媒介商品交換、組織商品流通,一定要注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溝通。現代經濟生活中,信息流已成為與商流、物流並稱的運動過程,並且隨著生產的複雜化與消費的多樣化,信息流對商流和物流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信息支出將超過利息支出占據商業主體費用開支的首位,獨立的信息產業也將從商業中分離出來而專業化地組織信息流通。